郑伟,和电影一起“私奔”,在国际影坛传播中国慈孝文化
2015年9月9日,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关注、影响很大的第12届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颁奖典礼落幕。中国导演郑伟凭借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孝慈精神”为核心的公益题材纪实电影《古路》,从参赛的35个国家选送的412余部影片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了“最佳导演奖”,郑伟因此成为了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上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
郑伟是2002届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学硕士研究生,酷爱电影艺术事业,曾策划和导演过电影《少年华陀》、《马可波罗》、《古路》、电视剧《暗算》等多部作品,获得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教科片优秀导演奖等多个国际大奖。2012年,郑伟在重庆拍辛亥革命的影片时听说了重庆渝北区古路镇,全镇日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外人可以到任何一家里从冰箱里拿食物吃,村民们数十年如一日做善事,甚至家家户户有小图书馆。了解这里出过多个感人至深的道德楷模故事后,郑伟有了把故事搬上大银幕的想法。
为了写好这个真人真事,郑伟带着编剧和助理先后十几次从北京坐飞机到重庆,对这个故事的原型人物进行面对面采访。故事原型就在古路镇,上世纪90年代初,农村寡妇春梅收养了多位孤寡老人,即将新婚时,又在村口捡到一名女婴。女婴的出现,打破了春梅平静的生活。未婚夫大牛的奶奶怀疑女婴的来历,开出条件:要么把孩子送走,要么一拍两散。不忍心女婴再遭遗弃,春梅选择了放弃婚姻,独自一人抚养女婴,用柔软的肩膀撑起一个家。故事的灵感来源于渝北区古路镇慈孝文化建设中涌现的孝老爱亲模范,春梅的角色原型,是古路镇村民范文菊、刘其学、郭方华、刘少平、李春玲等人,有的坚持侍奉前夫父母,有的悉心照顾瘫痪老人,有的年幼就扛起养家担子……
主人公的事迹深深打动了郑伟,当时他就想一定要把这个人物的事迹写好,把它拍摄成一部电影传播出去,告诉更多的人,让中国慈孝文化发扬光大。为了尊重事实,还原事实,郑伟将剧本改了27稿,历时三年多才把剧本创作完成。
2013年3月,《古路》正式开机。为了追求故事的真实性,郑伟把拍摄地点选择在故事的发生地古路镇拍摄。三月的重庆,天气已经转寒回暖,虽然天气看似暖人,但给电影拍摄带来了不少困扰。在拍摄现场,很多工作人员都穿着T恤。但是因拍戏的需要,演员还要穿上厚外套,有时还得裹上大棉袄。剧本里雨戏占了一定分量,要想展现出真实的状况下的真实感受,演员还得吃点苦头。有一次,郑伟在拍摄一场室外戏的时候,拍摄地点临近飞机场,时而轰鸣而过的飞机,当地鸟叫,鸡叫,狗叫,猫叫等这样“恶劣的拍摄环境”,对同期声有很大的干扰,所以不得一次次的重演。郑伟说:“这样的环境下也磨练了演员,演员们没有因为拍摄环境而说过一次苦,他们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2014年5月20日,《古路》举行首映式,这部电影不仅打动了观众的心,也赢得众多名家的好评。著名学者、编辑苏叔阳说:“电影《古路》突破一贯的拍摄方法和风格,以美好、诗意的方式,表现中国人民内心对于美德的崇敬。因此,我觉得《古路》这部影片是一部令人感动、风格伤而不哀的作品,我祝贺这部影片的成功”。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戏曲总监张华山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慈孝文化,电影《古路》正好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电影中有几场戏,我是非常感动的,掉下了眼泪。希望大家都来关心我们的公益电影,关心慈孝文化。”
2014年10月,《古路》凭借着公益性质以及富有中国传统忠孝道德的元素入围美国硅谷电影节展映单元,成为仅有的两部入围华语片之一。在美国的影院放映这部电影时,许多观众哭成一片,更有几位评委被影片中的感人情节深深打动,从影片开始一直哭到影片结束。其实,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取得这样好的观影效果并非意外,世界各国的文化都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孝慈精神”,而郑伟导演不但将孝道通过几代人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更将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爱和关怀展现在观众面前。
《古路》展现的是中国传统忠孝道德,但郑伟说,这样的题材也是国际化的,让观众感受到了心灵的碰撞。电影人应该静下来,去找国际性的话题、社会深层意义上的话题。这样才能接轨,才能无国界的去沟通。最近,郑伟将与好莱坞制作公司合作,拍摄一部讲述中美两国80后维和部队士兵故事的电影。
中国青年走向世界舞台,影响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卓越青年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大美!欢迎作家朋友、读者朋友试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