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我散步,没有陪伴,邻居和我还是空气对空气,我写作的日子长了,写出的书稿多了起来,堆放在家里只是一些废纸,妻挑选几部她喜爱的书稿进行装订编辑,找了县内文坛里几个重量級文人把关,自费出版。我知道县城里人才济济,藏龙卧虎。作家诗人,出过专著的可不算少数人,出书已经不算新鲜事。文人间的交往,无非就是知识才智的大比拼,大奉献。人人互做吹鼓手,吹嘘自己也吹嘘对方。互换著作,相互品读、鉴赏,不管书出版途径如何,公费自费,一旦书出来。送到他人手中,模式大体相同,沉甸甸拿在手里,仿佛拿着圣餐样虔诚。那怕再不愿意,也要违心当面赞叹几声,使对方心花怒放,才算不负对方一番好意,也是为自己以后能有如此的礼遇留下伏笔。之后,也会抽一点空闲,化一点时间去阅读,表示对著作者劳动成果的尊重。倘若书里面的文字,点点滴滴绝对够刺激。够受用的话。便会晃头晃脑地大声朗读,甚至在朋友圈里大加赞叹,不遗余力,推波助澜,以至著作人脱颖而出。慧眼识珠,做一回伯乐。吹对方,实际上吹自己,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文章有长短,须要细读,慢慢体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既是老师又是学生。这就是当今普通文人的特征,读书写书,买书卖书,既做文人又做商人,利和名全在书里。可谓言尽当今普通文人的双面人性。然而城内的文人都是有固定收入的公职或退休人员,不缺钱,都玩得起自己掏钱出书而不用增加收入补贴家中。赠书就成了出书人的惯例,大家品读,相互交流,皆大欢喜。
我的书出版后,自然也不例外,首先给城内有点名气的年长的文人赠送,然后就是慕名找上家门的崇拜人赠送,有的还得赔上邮递费。见了面,讲几句客套话。之后,妻又在酒楼为我召开xx作品研讨会。我出名了,什么大作家,大手笔的帽子满天飞。妻的虚荣心大大的得到满足。我也很感激妻,但我却一点也笑不出来。我忙活一场,只徒有虚名,却没有经济收入,害得妻费了时还白赔了几万元出版费。妻乐意,她说钱算什么,钱就是一张纸,名誉是买不回的,就算化了点钱,也是你的努力和汗水的结果。妻话释然,我却耿耿于怀,因为这是我再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如同一盆冷水泼在我的头上,从头浇到脚,浇得我无地自容,写作的火焰骤然低落,光亮昏黄,我也陷入了虚幻境界。自此,我断了再自费出书的念头。我只向杂志社投稿,倘若出版人愿意出版,不掏钱,给我几十本样书也可以成交。我出了新书,名气上升,上门的朋友多起来,我家变得热闹了。我写作时间受到限制,我喜欢白天写作,晚上看网络新闻,有时白天写作被打断,只好晚上来续写,或者推到第二天,甚至一直往后推,有时半月后。不过,日子久了,习惯成自然,也不觉着有什么不好。朋友纷份上门,要是以前,我肯定烦,甚至闭门不纳,或者逃避。如今我也喜欢闹热了。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变化多端。过去我一律弃之如敝屣,如今却成了我的宝贝。我的变化,算是改了我的初衷。喜忧难说。但生活阅历告诉我:过去的不说明什么,今天依然,明天太阳照样升起落下。这就是人生。赤裸裸来也将赤裸裸去,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但人想过得顺或好一些。磨难,挫折,所有的不幸遭遇,不要发生。这是所有人的愿望。愿望虽好,但该来还是会来。富贵贫穷,生老病死,不会随人的意愿而改变。我相信并在很大程度上接受这一事实,同时,我也期待意想不到的奇迹发生。虽说只有千万分之几的机遇。却在我身上得到应验,出现过这样的奇迹。我没法子解释,也无力掌管,只能依着这一个我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东西。我生活中的烦恼焦虑,费力劳神,最后奇迹出现,一切来得突然而又在意料中。我就是这么一个幸运儿。在当今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发展阶段可算是一帆风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并且能干得很漂亮,受人称颂。朋友多了,家中热闹了,妻回家的次数就不那么频繁了。妻说:“酒楼事多,以后回家少,你别太过,悠着点。”我说:“好,你也别太累,累坏了,我会伤心的。”妻说:“有你这话,死了也值。”妻安心去了。妻很在乎我,我也在乎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