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强盗与小贼

  且说萧轩亭的坟墓被盗,在萧子玉认为这是萧家的奇耻大辱,因此,他除了要严惩盗墓者,此外就是封锁信息,不让坊间知道此事。为这,他专门安排管家萧忠去街头巷尾留意市民们的言论。

  大量的消息反馈回来,萧子玉封锁消息的做法不仅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更激起了市民们的好奇心。萧轩亭墓被盗的消息一夜之间传遍了都梁城,几乎成了街头巷尾每回必议的话题。这让萧子玉又气又恨。当他得知所有的消息都来自止戈亭,他便动了要查封都梁酒家的念头。他把想法说出来,萧忠当即反对说:“万万不可这样。止戈亭的故事早会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历朝历代连皇亲国戚都不曾查禁过,一旦少爷这样做,必然引起民愤,影响会更大,这样老爷坟墓被盗掘的事就会传得更远。”

  萧子玉想想觉得也有道理,但心里仍是不畅,说:“难道就这样由着他们胡说八道?”

  萧忠想了想说:“老朽倒是有个办法,先摸清楚哪些人喜欢胡说八道,然后私密抓捕。止戈亭的消息传得很快,只要抓了几个人,就没人敢谈论。”

  萧子玉点头说:“这个办法倒是可行,都是谁在谈论我家的事,你都记住人了吗?”

  萧忠摇头说:“我去止戈亭打听的时候,那里的人已经不再说老爷的事。这几天钱掌柜张出招帖说是要有偿征集盗墓故事。现在全都梁的人都在关注此事,所以他们就暂时把老爷的事放在了一边。”

  萧子玉说:“这些人简直是无聊,他们怎么会对盗墓如此有兴趣呢?有人揭招帖吗?”

  萧忠点头:“揭招帖的多着呢,故事还真好听,很传奇。今天又来了一个揭帖的,是个外地人,说他知道很多的秘密,抖出来如果不轰动整个都梁,他情愿投赧水河。”

  “什么秘密,有这么厉害吗?”萧子玉不觉也来了兴趣。

  萧忠一听就明白主人的心思,怂恿道:“二少爷,我建议你也去听听,散散心,算是消遣,老爷这事已经把你搞得够心烦的了。”

  萧子玉说:“我倒要见识见识那是个什么乌七八糟的场所!”

  次日一早,萧子玉扮做平民,在萧忠的陪同下来到止戈亭大厅找了一个偏僻的位置坐下。现在时辰尚早,但大厅里已经坐了不少人,主讲台上悬挂着巨大横幅,上书——热烈欢迎蒋一浪先生莅临本店开坛主讲。

  萧子玉平时很少来都梁酒家,店中伙计都不认识他,只当成一般听客。萧子玉要了两份米粉,一壶毛尖茶,和萧忠慢慢吃了起来。不一会工夫,整个大厅就人满为患,仍有不少听客从门外涌来,萧子玉暗自庆幸早来了一步,否则就无位置可坐了。

  为了避免人多拥挤,钱进财随后下令关闭店门,并派人站在门外向后到者作解释。

  故事早会就要开场了,大厅里鸦雀无声,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走上了主讲台,频频向台下行拱手礼。他就是今天的主讲人蒋一浪。

  萧子玉乍看之下觉得这个蒋一浪十分面熟,又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

  蒋一浪见大家都已用心,开讲道:各位听官,有礼了,诗云——

  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

  人生用智死即休,何用余机到丘垄?

  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不知。

  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曹尸。

  “这诗乃是宋人俞应符之作,题为《曹孟德疑冢》,说是漳河之滨,有曹操七十二疑冢,可见曹操心亏已极,唯恐别人掘他。鄙人今天要讲述的,也是一个盗墓故事,墓主没有曹孟德有名,但其祖上却比曹孟德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话说古城都梁,经二十世纪风雨,历两千年沧桑,凭借它高大、厚重、固若金汤的城墙保护,历代战乱中极少遭受滋扰,沉淀了无比丰富的财产。有人说,都梁城里白银腰杆深,白玉为堂金作瓦。尤自明洪熙年开端,朱元璋第十八子朱楩封侯都梁,历十四代王侯,当地人称其为‘朱王’。在这十四代朱王的治理下,都梁风调雨顺,歌舞升平,加之皇上的不断赏赐,王府里真乃遍地珠宝、满库黄金!十四代朱王及其王后、王妃死后,都葬于近郊,陪葬了无以数计的金银珠宝……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一旦走漏,在都梁就催生了一个特殊的行业——盗墓。这一行业一旦形成,为了有一个说得过去的身份,盗墓者在明里也开设了一项特殊职业——殓尸,也就是说,背尸汉在都梁有多久的历史,盗墓贼就存在了多少年!各位听官可能要问,盗墓贼在都梁活跃了数百年之久,他们盗到了什么吗?”

  众听客屏声息气,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主讲台上的蒋一浪。

  蒋一浪喝一口茶润润嗓子,接着说:“如果我说十四代朱王墓都毫发无损,那绝对是假的,如果我说十四代朱王墓已经全被盗掘,那更是假的!我可以告诉各位听官——朱王墓绝非那么好盗!一是难以寻找,每位朱王墓都有疑冢,少则二十四冢,多则四十八冢,但比曹孟德还是逊色了许多;二是掩埋太深,墓室内迷宫重重、机关遍布,如果没有图纸,盗王墓比登天还难!”

  听客中有人憋不住了,说:“盗王墓如此之难,可是你才说过确实有人成功了,你且快快说出盗墓成功的故事,我们都等不及了!”

  蒋一浪笑了笑,说:“这位听官不要急躁,接下来讲的正是一个成功盗掘王陵的故事。为了让诸位听得明白,请允许蒋某对这冢王陵的墓主作一番简单的介绍。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五个儿子,除一人夭亡外,在他登基定国后,都先后封王,有秦王、晋王、燕王、吴王、楚王、谭王、鲁王、蜀王、湘王、代王、肃王、辽王、庆王、宁王、谷王、韩王、安王、唐王、郢王、伊王等。按朝廷的规定,凡亲王每年俸禄万石,配备相辅官员,侍卫甲士多至一万九千人,少至三千人,冠服车旗宫室,规格仅次于天子,公侯不得抗礼,体制甚为严谨。朱元璋第十八子朱楩,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国岷州(今甘肃岷县)。洪武二十八年,因云南新归服朝廷,宜由亲王镇抚而移镇云南。建文元年西平侯沐晟向皇上奏其不轨,废为庶人徙漳州,永乐初恢复王位。洪熙元年(1425年)再迁移都梁。先寄居在州治,后以千户所改建岷王府,发给俸禄千石,设三司八所之官,封镇国将军十六人,辅国将军十六人,奉国将军三十六人,镇国中尉七十三人,辅国中尉十六人,奉国中尉六人,其中科甲甚多。朱楩迁至都梁正值壮年,其时,其侄朱高炽已继承皇位,他除了有朝廷俸禄,不时有皇上的丰厚赏赐,凭借手中权力在都梁横征暴敛,积聚金银无数。其在迁居都梁之始,就在铜宝山西南选址修建王陵,动用工匠百余人,历时十载,可谓工程浩大,陵宫玄机繁多,建成后百余工匠悉数杀死,葬于墓内陪葬穴中。朱楩薨后出殡之日在深夜,四十八具同样规格的棺椁由四门同时出城,分别葬于东、西、南、北四乡四十八个村庄。朱楩的真身棺由四十八名城中闲汉抬柩,陵墓四周布置王府亲信丁甲把守。到达目的地时,由王府亲兵启开墓门,闲汉们将棺椁由墓道牵入墓室……闲汉安置好了灵柩,王府亲兵随后关闭机关,抬柩人全部活埋……诸位猜猜看,最后到底是什么人盗了这一冢王陵?”

  与萧子玉同坐的萧忠第一个站起来回答:“建陵的工匠都死了,抬柩的闲汉也没一个活着回来,盗墓的肯定是那些亲兵!”

  众听客齐声附和:“说得有道理!”

  蒋一浪摇头说:“不对,那些亲兵只知道陵墓的所在地,并不知道其内部结构——朱王不是傻瓜,在建陵之前他早就提防了这一招,凡入墓室内部的人都得死!也就是说,亲兵即使知道陵墓的地点也难以盗掘成功,因为墓中内部结构十分复杂,找不到墓道就无法挖掘!事实也是如此,这冢王陵在日后的岁月中有不下百起盗墓者光顾,但都是无功而返,白白辛苦!”

  萧忠不满道:“你就别吊我们的胃口了,到底是什么人盗墓成功?”

  蒋一浪说:“当然是内部人士!在建陵的那一百余名工匠中,有一位舒姓石匠,他技艺超群、徒弟众多,曾负责复修都梁城墙。他在接到这项工程之时,负责通知他的官员令他组织一百名工匠。当时都梁境内已无大工程,如此兴师动众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修王陵。他知道修建王陵的工匠都难逃一死,就提前绘制了一张图纸留在家里,并对家人说:‘如果我此去不再回来,就可以肯定我此去乃是修建王陵,到时我会按照这张图纸建造,我在墓道处标了记号,照此路线行进可打开墓室,墓室中定有金银珠宝。’舒石匠离去后,果然没有回来,家人就知道他已为朱王所杀,那张地图就成了舒家的传家之宝。朱楩薨后,于深夜下葬,四十八具棺椁由四门抬出,分别葬于四乡八村。这些疑冢很快就被盗掘一空,墓中竟然也有尸体及陪葬物品,只是这些陪葬的所谓金银皆由黄铜和铅块替代,玉石、珠宝则以彩石、陶器凑数,一时民间盛传——朱王陪葬物都是假货。只有舒家人心知肚明,他们掘开的都不是朱楩的真身冢。可有一点,舒家空有地图,也不知道朱楩真正的墓址。有一天,他们家来了一位客人,自称姓蒋,单名一个‘琛’字,是朱王的亲兵。他知道朱王墓的地址,是舒石匠临死前告诉他王陵地形图留在家中,希望两家通力合作。蒋琛还拿出了舒石匠的亲笔信,信上内容与他说的无异。随后,两家一拍即合,准备掘墓。可是,当他们来到现场才发现,真冢附近住了十数户人家,这些人家均由北方迁来,为朱王族人,他们并不知晓自己就是守墓人,只知道不允许闲人进入那个大土堆,更不许前往开山采石。两家人空有地图只能望陵兴叹。于是舒、蒋两家人商定暂时偃息旗鼓,待时机成熟时再行动。自此两家成了至交,但不知何故,这舒姓人后来就从都梁销声匿迹,再无人见过他们,地图自然也落在了蒋琛手中。其时,蒋琛还有一个弟弟蒋球,父亲蒋承恩早亡。兄弟说好,将来若掘得财物必须均分。时间一晃几百年过去,清同治年间,蒋家有兄弟二人——蒋琛的后裔蒋大和蒋球的后裔蒋二。二人都知道祖上传下朱王墓的图纸,也清楚若盗得财物,由兄弟二人均分。且说这蒋大是个贪婪之人,加之又听信老婆的话,竟起了独占之心。夫妻二人瞒了蒋二,偷偷搬到朱楩真身墓附近居住,随后又倾尽所有,向守陵人求购山地。不知情的守陵人以为一片荒山无耕种价值,竟以低价出手。蒋大购得此地,寻出地图,夫妻二人夜夜挖掘不止,将墓道填土倒入无人注意的深壑之中。未及半年工夫,王陵被掘开,得金银珠宝无数,随后又远走他乡变卖,数载后,蒋大自称在外地经商发了迹,广置田产,购买店铺,成了富甲一方的人物。”

  蒋一浪的故事述至此处,有人当即问道:“这蒋大何许人也,可否透露一二?”

  蒋一浪断然拒绝道:“不可!三人不可传道,听官只当是故事去听便罢。”

  见蒋一浪要走,听众哪里肯依,有一大胆的听客冲上主讲坛,把蒋一浪堵在台上说:“蒋大何许人也,你不肯讲我们也不勉强,但你就这样走开,断然不可!我有一疑问你必答不可——蒋大的先人是岷王府亲兵,但亲兵绝不只他一个,为何舒石匠偏要向他泄露秘密?”

  众听客见有人质疑,又一齐起哄,蒋一浪见推脱不过,就说:“如果诸位不嫌话长,我就把蒋大先人的来历说出来。蒋大的先人本不姓蒋,乃是朱元璋开国功臣蓝玉之后。这蓝玉乃是都梁扶城人,小时随父母被放逐到安徽定远。朱元璋起兵濠州时,他弃耕从戎,先在姐夫常遇春部下当小头领,因临敌勇敢、屡立战功,经常遇春举荐,朱元璋宠爱有加,擢升大都督府佥事。明朝建立后,又屡立奇功,被明太祖视之为卫青、李靖。到后来,终于功高震主。更者,他不但没有醒悟,还居高自傲,行为不检。同时树大招风,惹人忌恨。曾经纵容家奴侵占民田,御史对其家奴的不法行为进行质问,他就驱逐御史。一次蓝玉带兵北征回还,半夜来到喜峰山下,要求开门,关吏按制度没有及时开门,他就破门而入。又言其私通元主妃,妃惭自尽,帝责蓝玉,初封梁国公,改‘梁’为‘凉’。参加西征,蓝玉升为太傅,而与他同时出征的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封为太子太师,蓝玉对此大为不满,整日满腹牢骚。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乞丐登上皇帝宝座的人,也是历史上杀人如麻的屠夫。在政权建立之前,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礼贤下士,网天下英雄豪杰为我所用,而且皇后马秀英是历史上最贤德仁慈的皇后,能直言相劝,‘择其善者而为之’。加上谋士刘伯温的逆耳忠言,积极辅佐,使朱元璋逐步摆脱困境,由弱转强,战胜了群雄,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然朱元璋本性猜疑,心狠手辣,残酷暴虐,当他皇位坐稳之后,那些为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不但失去了使用价值,而且担心他们中有些人会联合起来,篡夺他的皇位。特别是丞相胡惟庸谋反事发以后,他担心更加剧烈。蓝玉秉性耿直,不善吹牛拍马,以为自己是太子朱标的舅舅,又是蜀王的岳父,是皇亲国戚,屠刀不会架在自己脖子上。朱元璋是个暴君,洪武二十六年二月(1393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将蓝玉拘捕,处以死刑,享年五十三岁。并开列《逆臣录》诏告天下,对蓝玉亲属及其亲近的列侯功臣、文官武吏以至于偏裨将士实行诛族,先后杀害两万余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胡蓝之狱’。蓝玉被诛灭九族之时,他的一位蒋姓同乡不忍蓝家绝后,遂将他一位身怀六甲的侍妾藏在家中。这位侍妾后产下一子,起名为蒋承恩。蒋承恩长大后知道自己的身世誓报家仇。蒋承恩又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名为蒋琛、蒋球,自小灌输复仇思想。蒋琛兄弟长大后,适逢朱元璋的儿子朱楩迁到都梁,兄弟遂混入王府。他们的本意是杀了朱元璋的儿子朱楩,但二人进入王府不久,蒋琛就被派去督建王陵。在工地上,他认识了舒姓石匠,并有意与之建立感情。当舒姓石匠得知他的身世,果然对他信任有加。在陵墓即将竣工之日,舒石匠自知难逃一死,遂将家中存有陵墓图纸之事告知了他。”

  蒋一浪补充了这一节故事,众人才不再追问。

  这时一直沉默的萧子玉忍不住道:“图纸是蒋琛得到的,后来他的后裔蒋大得到朱楩墓中的宝物,于情于理不过分,那个蒋球的后裔蒋二不应该有什么想法。”

  蒋一浪说:“他是没有什么想法,而且蒋二的先人存私心在前。”

  萧子玉问道:“他的先人存了什么私心?”

  蒋一浪说:“这个中曲折比蒋大盗墓更为惊心动魄,欲知后事,明天的故事更精彩!”

  蒋一浪走下讲台,满厅听客仍沉浸在故事里久久不愿离去。萧忠望着萧子玉问道:“二少爷觉得这故事如何?”

  萧子玉说:“故事嘛,不出彩就不能叫故事。”

  萧忠说:“我倒觉得这不仅只是一个故事,那个蒋大很像现实中的某一个人。”

  萧子玉站起身,说:“走吧,有话回家说。”

  书接上回,王辛卒吃完了罗国矮的尿液,熊杰仍觉得不过瘾,亦掏出自己的不雅之物,说:“天气太炎热,人的火气大,尿水是清热解毒的灵丹妙药,我好事做到底,把你的火气全降下来。”

  王辛卒哪敢不从,一边接吃熊杰的尿,一边说:“谢谢,谢谢。”

  朱子湘、劳顺民看得全身起了鸡皮疙瘩,担心接下来的灾难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熊杰尿完,抖动着不雅之物挑衅地示给众人,见没有人敢表现出厌恶情绪,才慢慢地放了进去。这时,罗国矮满脸堆笑地迎了上去,说:“哥,我会按摩,就不知道我有没有福气为你效劳。”

  熊杰斜了罗国矮一眼,坐下去:“你好像是我肚里一条虫似的,怎么就知道我腰酸背疼呢,特别是这后背。”

  罗国矮受宠若惊,卖力给熊杰做背部按摩,并说:“哥,你这背跟常人的不一样,是龙背呢,给你按摩我也跟着沾上龙气了。”

  熊杰闭目显出舒服的样子,说:“嗯,不错,你的话和你的手艺一样让我舒服。”

  罗国矮说:“哥,你现在是龙困浅滩、虎落平阳,要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归大海、入深山了。”

  熊杰说:“还真叫你猜中了,要不了多久老子确实可以出去了,喂,矮子,出了牢你愿意跟我干吗?”

  罗国矮说:“能跟哥干当然好,只是不知道我有没有那种福气。”

  熊杰问:“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

  罗国矮摇头:“说不上,但肯定是干大事业。”

  熊杰说:“你又猜对了,老子是枫木岭上的。”

  罗国矮双膝一软,跪了下去:“矮子有眼不识泰山,哥原来是枫木岭上的大王,难怪哥身上洋溢着一股龙气。”

  熊杰说:“这牢里就你懂味,放心吧,老子会给你好处的,不过你得听我的话。”

  罗国矮说:“哥,哥,这辈子我跟定你了,你指东,我绝对不敢往西!”

  熊杰说:“你现在给我把嘴闭上,专心给我按摩。”

  罗国矮立即噤若寒蝉,卖力按摩,直至累得满头大汗。这时大牢东头传来清脆悦耳的铃铛声,罗国矮忍不住问道:“哥,这是什么声音?”

  熊杰说:“这是大牢里开饭的铃音。”

  果然,一名伙计一路上摇着铃铛从那边走了过来:“开饭喽,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心慌慌!”

  罗国矮用袖子揩着脸上的汗水:“哥,牢里有饭,为什么还有人要家里送饭呢?”

  熊杰不屑地道:“就凭你说这样的话,就知道你没坐过牢。牢里有饭,而且是早晚两次,既然你以前没吃过牢饭,你的机会来了。”

  伙计很快就来到了13号大牢门口,用铁勺敲着木饭桶说:“你们谁要吃饭?”

  罗国矮、王辛卒、劳顺民三人各要了一份烂钵子盛的牢饭,捧在手里,三人同时胃口大倒,这饭都是霉烂的米做成,有一股馊臭味,扒一口到嘴里,竟有十几粒沙子……劳顺民最倒霉,第一口就嚼到了瓦片,疼得他当场吐了出来,没想到饭渣正好吐在了熊杰的脚上……劳顺民知道闯了祸,吓得连忙弯下腰用手拭熊杰脚上的脏物,手脏了却无水可洗,劳顺民习惯性地去墙上揩——奇迹也就在这一刻发生了,他把手拿下来时,竟然是满手的血迹!

  这时熊杰也发现了墙上黑压压的一大片蚊子,这些蚊子都吃饱了血,一只只大腹便便,飞行十分困难,以致劳顺民的手在墙上一揩就压死了一大片。

  熊杰脸上掠过一丝阴笑,说道:“几个大活人待在这总不能没事干吧,那太无聊了,我们几个也要找点乐子。”

  “要得,哥,我们都听你的。”罗国矮附和说。

  劳顺民知道要拿他开刀了,果然,熊杰问他道:“你家里有人送牢饭吗?”

  劳顺民摇头:“我没有亲人。”

  熊杰说:“家里没亲人送饭,牢里的饭你又吃不下去,这样你会饿死的,总得想个办法吧。”

  罗国矮接过话说:“哥办法最多,哥给他想个办法。”

  熊杰似笑非笑地问劳顺民:“需要我想办法吗?”

  劳顺民哪敢不从,说:“要。”

  熊杰说:“算你聪明,要不非得饿死你!”言罢环视四壁,“看来这牢里还真是不缺美味佳肴,你们看,好多的肥蚊子,有人说‘三只蚊子一盘菜’,这么多蚊子,那得顶多少盘菜,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齐应:“是!”

  熊杰奸笑几声,用手指着朱子湘、王辛卒说:“你,还有你,把墙上的蚊子捉了喂劳顺民!”

  罗国矮见没点到他就急了:“哥,我干什么?”

  熊杰说:“你呀,看着他们。捉蚊子不能耍奸猾,捉住的蚊子要完好无损,吃的也要珍惜食物,都要吞下肚去,谁不按规矩办,接下来就罚谁!”

  熊杰下了令,几个人各司其职。

  墙上的蚊子虽然成千上万,密密匝匝一大片,但真要去捉它们还是能飞走。这倒也罢,最麻烦的是要捉住完整的蚊子很难,一不小心就把手里的蚊子捏烂了。

  朱子湘和王辛卒实践了无数次,最后只有一个办法管用——把蚊子从墙上赶走,用吐了口水的右手在空中抓,飞行中的蚊子就能粘在口水上,这样捉住的蚊子果然都很完整,再连口水一齐喂到劳顺民口里也符合要求。

  可是口水毕竟有限,加之他们又很久没喝水,没有口水就粘不到蚊子,于是就硬捉,硬捉确实很难,好不容易捉到一只,一不留神就捏烂了……“王辛卒捏烂一只——朱子湘又捏烂一只——”

  在罗国矮拖长声调的吆喝中,朱子湘、王辛卒终于崩溃了,双双跪在熊杰身前说:“这活不好干,我们愿意吃蚊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