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圆圆二十多年来仍然单身。
胡圆圆的母亲解放前在四马路一带混迹,解放后从良,嫁给了胡圆圆的爸。胡圆圆的爸是个踏三轮车的,白天在外苦力拉客,晚上到家,半斤白酒一包猪头肉几撮花生米,喝了酒就睡。母亲平时在家很少操持家务,胡圆圆六七岁时就开始被母亲逼着洗衣做饭,稍不顺心便是一顿毒打。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倒反而使她养成了一种独立泼横的性格。小时候在弄堂里,有男生想欺负她,结果反被她整得服服帖帖。学校里她成了呼风唤雨的人物,学习成绩并不好,但班级里的同学都唯她马首是瞻。文革期间她便成了远近一带闻名的“红色拉三”,此时的父母亲也早已管教不了她,只凭自己的女儿任意恣睢。因为“家庭出身好”,加上她跋扈的脾性,中学毕业分配时,学校“毕工组”让她第一批进了市区工矿全民企业,分配到一家纺织厂当女工。成年后的胡圆圆继承了她母亲的秉性,凭着一点姿色在社会上混迹江湖,经常夜不归宿,纺织厂“三班倒”的工作制使她的母亲搞不清楚她的夜不归宿究竟是在上班还是在胡混,但只要她每月如数缴纳工资,其他也就概不过问。没有管束的胡圆圆便愈发肆意胡为,身边的男人如同走马灯一般轮换,当然只是玩玩而已,最终都没什么结果。这一混多年过去,文革业已结束,社会秩序稳定,胡圆圆也进入了大龄女青年的档期。她开始收心,准备好好找个人把自己嫁出去。厂里的师傅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比她大三岁,在一个机械厂里当技术员。见了几次面,胡圆圆觉得对方虽然长相不怎么样,但人还老实,对自己也很体贴,最主要一点是家里有房子——他母亲答应若他们结婚可以把家里二十平米的房间隔出朝南10个平米的一间给他们做新房,胡圆圆心想这比自家的假三层阁楼要好多了。于是便把心思花在了技术员身上,谈了一年多开始准备婚嫁,焉料事态却发生了变化。两人准备领取结婚证的前一夜,技术员发现胡圆圆已非处女。这给了技术员当头一棒,加上前不久风闻胡圆圆母亲的身世,技术员把事情告诉了自己的母亲。他母亲当机立断,要儿子断了这门亲事。
胡圆圆听了技术员的话后如雷轰顶,按照她过去的脾气一定要上他家闹个天翻地覆。但此番她却隐忍了,这次她是动了真心,她爱他。既然自己过去的行为不能为自己爱的人所接受,那只能怪自己的不检点。她什么也没说,同意分手。技术员见她如此平静反倒没了方寸,母亲先前教他的一番话一句也没有用上。他只好掏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千块钱递给胡圆圆,算是给她的一点补偿。
见到钱,胡圆圆一下子怒火冲天,如果说以前她是水性杨花,那这一次她是真心付出,她的真心付出怎么能用钱来衡量呢?她把钱狠狠地摔在地上,站起身来就走了。
技术员真有技术,一个多月后,胡圆圆发现自己怀孕了。母亲逼她去打掉,可她偏不,她要把这个孩子生下来,她有做母亲的权利。
家里的人都认为她疯了,母亲更是气得呼天抢地,倒在地上撒手蹬脚。但怎么劝说都毫无作用,胡圆圆铁了心。
直到如今,胡圆圆自己也说不清楚当初为什么要生下这个孩子,但她觉得值。都说私生子聪明,儿子从小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优秀,高中毕业考上了名牌大学,现在在一家公司担任主管。
瞒着纺织厂,胡圆圆偷偷生下儿子,便向厂里请了长假。一年后,靠自家一个表姑父关系,从纺织厂调进了土地规划局。
这个表姑父是个南下老干部,进城后娶了胡圆圆蹬三轮父亲的一个表妹。文革期间,表姑父受造反派冲击,表姑找到胡圆圆帮忙。此时的胡圆圆是一个红卫兵组织的小头头,通过她的调停,使这个表姑父少吃了不少苦头。文革结束后,表姑父官复原职,正好胡圆圆求上门来,表姑父便在自己离休前做了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开后门”的事情。
在今天拜读,更有意义
回复 @心葵: 谢谢心葵!
今日拜读更有意义,期待
情节展开,时光穿插,主人公以课文打开学生的心灵。迟迟交来的作文搅动的是读者殷殷的期盼,而作者却戛然驻笔,好精巧的构思啊!
情节展开,时光穿插,主人公以课文打开学生的心灵。迟迟交来的作文搅动的是读者殷殷的期盼,而作者却戛然驻笔,好精巧的构思啊!
小说描写的故事和细节都是作者自己的生活体验的影子吗?好丰富啊。赞一个。
今天一口气看完九章,文采奕奕!生动感人!怪不得会被首页推荐。期待后续。
很多年不看小说。《七七级》也只看一半。这次一定看下去,看完它。期待。
很多年不看小说。《七七级》也只看一半。这次一定看下去,看完它。期待。
简练的笔法,清晰的思路。确实好文章!赞!
又看到老同学的美文!谢谢你的精神食粮!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