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其他歌曲
我粗略回忆了一下,1984年流行的其他歌曲主要由以下几类:
军旅歌曲:这一年流行的军旅歌曲,最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三首,即《骏马奔驰保边疆》、《十五的月亮》和《战士的第二故乡》。
《骏马奔驰保边疆》由蒋大为老师作词作曲并演唱,深刻地表达了边防战士保卫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和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场景。这首歌非常大气,一开始听时,我们都惊异于蒋大为老师流畅的歌词表达技巧和高亢嘹亮的声音处理。后来,从电视上看了一期对他的专访后,才知道他本人曾经当过兵,好像在森林警察部队,在东北和内蒙古一带的草原上度过了几年走马挎枪的军旅生涯,这首歌其实就是他当年生活的写照,不过加入一名战士的高尚情怀等元素后,歌曲的寓意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84年,中国的自卫还击战结束后,老山、者阴山和八里河东山一带烽烟再起,中越双方再次打得难解难分,就在这一背景下,《十五的月亮》诞生了。这首歌通过一名戍边军人的口吻,表达了对在家乡日夜操劳的妻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和平、万家团圆的期望。这首歌由董文华演唱的歌曲经央视春晚一推出,几乎一夜之间红遍全国,不仅军人和他们的妻子爱唱、全国人民爱唱,据说连越南军人都很喜欢,其中最有名的那句歌词“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堪称神来之笔、点睛之作。
《战士的第二故乡》歌词是这样的: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自从那天上了岛,我们就把你爱心上,高高的山峰,陡峭的悬崖,宽阔的海洋,汹涌的海浪,啊!祖国!亲爱的祖国!你可知道战士的心愿,这儿正是我最愿意守卫的地方!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荒,从来不长一棵树,全是那石头和茅草,自从那战士上了岛,管教那荒岛变模样,搬起那石头,修起那营房,载上那松树,放牧着牛羊,啊!祖国!亲爱的祖国。你可知道战士的心愿,这儿就是我们第二个故乡!这儿就是我们第二个故乡!”
这首饱含士兵对驻地的热爱之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歌曲一传开,直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共和国军人都不约而同地把当兵的地方称为“第二故乡”,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缅怀与眷恋之情挥之不去,乃至终生难忘。
此外,《战士与梅花》、《小桥》等军旅歌曲也在当年也传唱甚广,深受广大战士的喜爱。
民歌:84年,我们听到的民歌很多都是学校自编的音乐课本上的,主要有《放马山歌》、《嘎达梅林》、《兰花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而同学之间传唱得最多的则是《康定情歌》。既然是情歌,肯定是老师封杀的对象,所以大家只敢在休息时悄悄唱。这一年,学校为了挖掘艺术特长生,特地安排各班录制一部分歌曲交学校筛选,结果我们班一名女生唱了一首山西版的《绣荷包》。这名女生唱得很好,当时也仅仅只是觉得好听而已。没想到第二年,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血战台儿庄》,里面出现一组镜头:激战过后,幸存的士兵们灰头土脸地坐在战壕里休息,四周到处都是尸体,战场上硝烟弥漫,这时候,一名士兵掐了根草茎,深情款款地吹起这首《绣荷包》,一时间残酷的战争与对和平的渴望相辉映,军人的阳刚之美与怀念远方情人的柔情蜜意交织,其震撼力无以复加。
这一年,最流行的民歌风格的歌曲当数台湾歌手奚秀兰在春晚演唱的具有高山族民歌特色的《阿里山的姑娘》和具有安徽黄梅戏韵味十足的《天女散花》。《阿里山的姑娘》让人们见识了被称为“山地情歌”的宝岛台湾的民歌的无穷魅力,不过山地情歌当年流行的好像就这一首和《采槟榔》,这两首歌直到现在的一些晚会上不时还有歌手演唱,我记得大量的台湾山地情歌爆发式大流行则是在1987年左右。《天女散花》则融合了黄梅戏一叹三咏的风格,很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韵味,可以说是我听到的最早将戏曲与流行歌曲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外国歌曲:可能这一年华语流行乐坛给我们提供了一整年丰盛的的文化大餐,或者说满汉全席也不为过,令我们沉醉其间不能自拔,因此,自然而然地忽略了外面的世界。这一年,我记得比较流行的外国歌曲仅有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插曲《啊朋友再见》和日本歌曲《北国之春》、《妈妈之歌》。《北国之春》由蒋大为老师演唱,气势和激情自不必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学校举办的文艺晚会和各班的联欢会上,都有同学或老师演绎这首歌,有独唱、男生小合唱,甚至口琴合奏,将大大小小的晚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可见这首歌受欢迎程度的确不同凡响。也就在这一年,我听到邓丽君演唱的一首名叫《谢谢你》的情歌,用的也是这首曲子。1998年,我认识了一名广东老板,从事室内装潢的,我经常听到他用粤语演唱这首歌,歌词我一句也听不懂,就请他翻译给我听,于是他很耐心地逐句译成普通话,并告诉我,这首歌叫《榕树下》。《北国之春》还有粤语版,这我可是第一次听到。
《桥》这部电影相比国内的观众不会陌生,我本人看了不下十遍,紧张得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情节、激烈悲壮的战斗场面,还有这首忽而轻快活泼、忽而深沉郁郁、忽而乐观向上的歌曲,使我们对欧洲这个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充满了好奇与敬佩,对当年铁托领导下的抗击法西斯的不屈斗争充满了敬意。可惜没过几年,南斯拉夫宣布退出社会主义阵营,后来遭到北约狂轰滥炸后,国家联盟也随之一分为二,昔日的光荣与辉煌似乎也一去不返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首曾经在中国红极一时的歌,给我们的青春带来了美好记忆是不可磨灭的,也是永恒的。
这一年,虽然在我们小地方录音机、甚至收音机都还没有普及,电视也不多,但学校每天吃饭时都要放广播,领导很开明,总喜欢放一些时下最流行的歌曲。一些广播电台则开设了《听众点播》这个栏目,点播者甚众,也使我们大饱耳福,像程琳的歌、朱逢博的《那就是我》等歌曲,就是从《听众点播》上学会的。那时候,班上几乎每位同学都专门有一本笔记本,利用自习时间或课余拼命抄歌,能找到简谱的连简朴也抄上,找不到谱的,就光抄歌词——反正旋律都存在脑子里呢!同学之间还经常相互借歌本、相互交流,遇到自己没有又确实喜欢的,就抽时间抄过来。为此,老师不知禁止了多少次,认为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初中三年,我自己共抄了三本,后来弄丢了,现在都还可惜。由于经常听,加上动手抄写,所以我们对那几年间最流行的歌曲记忆深刻也就不足为奇了。
写得很棒,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欢迎回访我的《她叫青春》,支持点赞。
回复 @深海鱼: 谢谢支持,已回访+好评,继续加油
很棒的作品,好评,有时间请回访我的两部作品
回复 @妖果果: 已回访并好评,让我们一起加油!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回复 @易先生: 已回访+好评,继续努力,期待中
好作品,好文笔!
迁客骚人,笔尖泼墨,必成大作,文笔很好,挺你,希望你走的更远,已为你点赞,期待更新,会一直关注,也希望你能回访《抽象战争》
已回访~互相支持
回复 @夏有乔木·陌: 相互支持
已回访。文学让我们相识,希望能在文学路上找得更远。
回复 @刘冰倩: 多谢啦✌
已回访!
回复 @冷柜人: 谢谢支持
谢拜访!佳作己点赞!共勉!
回复 @山溪: 多谢,让我们一起加油👊
非常喜欢你的文字,桃锦携大学生青春小说《南征》来访,望回访好评~
回复 @桃锦: 已回访并提了自己的想法+好评,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