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

  苏浩和他的父亲,走在铺有塑胶的田径运动场上,偌大的运动场只有他们两个人。

  两人并排着沉默的走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父亲打破了沉默。

  “你们学校的运动场真不错,在这里踢足球肯定很棒!”

  “只是可惜了这么好的运动场,别说踢足球,平时连跑步的人都没几个。”

  “怎么会呢?”父亲一脸惊讶的问道。

  “因为大家太爱学习了,平时都不出教室,即便去厕所和食堂,都是拿着书边走边看。而且我们现在也没体育课了,体育课全被语数外老师给瓜分了。”

  父亲听后,理解地说:“毕竟你们现实高三,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也只能如此。”

  “但问题是那些高一高二的学生也是这样啊!”苏浩忍不住提高了声贝说道:“上学期学校开运动会,我去报名参加田径赛跑时,惊讶的发现长跑只有200米!别说3000米,就连800米、400米都没有。后来我听同学说,学校以往的运动会,有人长跑猝死过,之后学校长跑就只设了200米。我们全班同学,百分之九十都是戴眼镜的,爸爸,你看我们体质下降到何种程度了。”

  “不劳逸结合确实不好……”爸爸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苏浩给打断了。

  “爸爸,我实在忍受不了这里的生活秩序和学习内容了。刚才我在办公室就想反驳班主任,要不是你一直暗中拉着我。这哪是什么名校,分明就是个高考加工厂,每天就叫我们做死题,死做题。完全抹杀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父亲听完苏浩的控诉后,微皱着眉头说道:“如果你从小接受的不是家庭教育,而是这种按部就班的应试教育,我想你就不会如此痛苦了。”

  “这真是吃人的教育,这种应试教育应该废除,高考应该取消!”苏浩大声喊道。

  父亲听后,沉默了一会,然后一脸正经的说:“好吧,如果真像你说的这样,废除了高考,那么谁应该进入大学,谁又应该被淘汰?我们评判的标准又是什么?”

  “当然是看一个人的综合实力,我们要提倡人的全面发展。”

  “那我们先来假设一下,如果现在有两个考生站在你面前,你如何来评判?我们先说道德品质,你如何在短时间内评判哪一个更勤劳、善良、正直、勇敢呢?你根本就无法评判,就算你能,每年有那么多考生,这需要多少考官啊。再来说说综合实力。城里的家庭普遍比农村家庭富裕,这就意味着城里的孩子有更多机会去参加各种培训班,比如钢琴、绘画、舞蹈。这样一来,城里孩子的综合实力就会普遍胜过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名额城里孩子就会占据绝大多数。这还不算,最主要的,是你取消了分数评判这个客观标准,改用人为评判的主观标准,这样的结果无疑会加剧拉关系、走后门的不良社会风气,最终受伤的,还不是那些弱势群体。有句话说的好:没有高考,你拼的过富二代吗。”

  父亲的一席话,说的苏浩是哑口无言,过了还一会儿,苏浩才像发牢骚似的说:“那也不能作为这种应试教育存在的理由啊,想想《儒林外史》中的周进和范进。”

  “尽管这种应试教育造出了不少的周进和范进,但一来起码给像周进和范进那样出生贫寒的人一个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二来,也确实选拔了一批人才,你要记住,高考不是培养人才,而是选拔人才。”

  苏浩听后小说嘀咕了一句:“周进范进也叫人才。”

  父亲没有在意苏浩的嘀咕,而是盯着苏浩的双眼,既严肃认真又语重心长的说:“爸爸知道,这个地方让你很难忍受,但爸爸也有过和你一样的经历。无论你对高考有多么不满,多么痛恨,但正是因为高考,爸爸才得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换句话说,爸爸是高考的受益者。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你一定要坚持住,忍耐住,等以后进入了大学——最好是考到爸爸工作地方的大学——你就可以自由随意的做你感兴趣的事了。

  你知道,爸爸为了把你弄进这所学校,委实花了不少钱、找了不少人,只希望你能考上个好大学,这样你的前途就更有保障了。以后不要跟你班主任对着干了,即便他不对,你也让着他。不然,如果他真把你赶出班里,那对爸爸来说无疑是场大麻烦。”

  “但他不应该对我进行体罚,凭什么数学没考好就让我站着听课。”苏浩小声抗议。

  “那你下次就把数学考好,别让他抓住你的把柄。”

  父子二人沉默着走了一段路后,父亲问:“怎样,儿子,能答应爸爸的要求吗?最后几个月不要给我惹麻烦,好好复习,顺利的参加高考。”

  “嗯,我答应。”苏浩毅然的说。

  父亲松了一口气,放下心来,换了一个话题问道:“你之前不是说准备在班上成立了一个‘死亡诗社’吗,现在怎样?”

  “完全无人响应,除了我的室友,一名叫孟夏的男生表示感兴趣,其余人都忙着学习,都懒得搭理。这真好比鲁迅说的,呐喊于生人之中,既无赞成,也无反对,好比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而且过了几天,班主任就宣布了一条禁令:禁止一切和学习无关的社团和组织在班上存在。这很明显是针对我的。”

  “哦,那你们班主任倒有些像《死亡诗社》中的校长。”

  “可惜我们班上没有基廷老师。不过孟夏倒表现出了一种写诗的热情和才华。他写了几首很不错的情诗,问他为谁写的,他却怎么也不肯说。现在寝室只有我和孟夏两个人,寝室另外两个人有家长陪读,在校外租的有房子,吃住都在校外。”

  “难怪你们学校外面有那么多的楼房和公寓,这倒是个不错的生财之道。”随后,父亲又问:“志诚和卢芝还在给你写信吗?”

  “这学期一开始,班主任就禁止我们写信收信,说免得我们分心。昨天班主任还砸了一个同学的手机。当时全班正在上晚自习,班主任悄悄的从后门摸进来。逮到一个正在用手机发短信的同学。班主任当时就在那同学的耳边吼道:你在干啥子。吓得全班都盯着看。然后班主任就让那同学站在讲台上,自己把手机摔烂。”

  “这样简单粗暴的处理事情,我可不喜欢,”父亲摸着下巴额,说:“禁止用手机电脑还可以理解,但禁止写信收信就让人觉得不可理喻了。”

  “学校禁止我们使用一切电子产品。”

  “你就当学校是在培养你们适应低科技生活。”父亲解嘲般说道,然后问道:“差点忘了,你妈妈让我问你要不要买什么东西,要的话你马上去给你买。”

  苏浩听后直摇头“我什么也不需要,让妈妈放心。妈妈还是像以前那样忙?”

  “可不是,为了她那个公司,整日在外奔波忙碌。唉,娶了个女强人固然有好处,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感叹道。

  苏浩从小到大,已经听父亲感叹过很多次了,知道接下来父亲又要开始喋喋不休的抱怨了,连忙转移话题,问道:“志诚和卢芝都好吗,代我向赵叔叔、周阿姨他们问好。”

  “好。放心,大家都好,他们也托我向你问好。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我们家教班现在又收了三个学生。加上你,我们家教班就有十个学生了。”

  “太好了,看来我们是在一步步的发展、壮大。等我高考结束后,我就回来义务服务。”

  “到时我们上阵父子兵,一起为家教班出一份力。”父亲高兴的用手撩了撩苏浩的头发。

  父子二人又走了一段路。父亲已准备回去,但见苏浩两眼直盯着前方,显得还有心事的样子,就问:“怎么了,还有什么事情没告诉爸爸吗。”

  苏浩踌躇了一会,说:“就是,前几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很震惊。事情就发生在我们高三的教学楼下。一女生在课间休息时,从顶楼跳了下来。我当时站在走廊上往下看,那女生趴在地上,脑袋旁流出了一大滩鲜血。”

  父亲听到这儿,不由皱紧了眉头。

  “我当时跑下楼想去救人,可下楼一看,老师、保安、清洁工、医务人员都已经赶来了。医务人员把那女生抬上了担架,抬进了救护车给送走了。清洁工则清除地上的血迹。一位老师见我站在楼梯口,就走过来对我说‘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快回去抓紧时间学习’,就把我撵上楼了。”

  “那跳楼女生怎样了?”父亲问。

  “不知道,因为没有人关心这件事情,我也就不得而知。我当时回教室后发现大家都在安静的看书,根本就不关心这件事。要知道,一个鲜活的生命可能就这样永远的消失了!可大家却表现出异常的冷漠。我当时非常的气愤,恨不得把全班书桌都给掀了,但终究还是克制住了自己。后来听孟夏说,学校每年都有高三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而选择跳楼,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说到这,苏浩坚定的说:“爸爸,尽管这种‘吃人’的教育制度有它存在的理由,但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尽力的去改变,至少改变一些现状。”

  “有决心是好的,”父亲缓缓的说道,随即意识到了什么,也就像苏浩那样,坚定的说道;“一种教育制度,倘若发展到人性的对立面,也确实应该改变了。有句话说得好‘上帝要它灭亡,必先让它疯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