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家的“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

  【原文阅读】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宪问》

  【全文翻译】

  古代的求学者,学习是为了提升自身的修养,而现在的求学者,则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博古通今】

  我们对于国学的学习,总是离不开儒家思想。这里不仅有君子的修身之道,也有学者的求学之问。宪问篇载: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从孔子所在的春秋来讲,古,显然指西周而言。今,指的是孔子所在的春秋后期。学者,求学的人,和今天的“学者”有差异。“为己”,是指求学的人用学问来充实自己,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品行。“为人”,是指求学的人用知识来粉饰自身向别人炫耀。

  所谓“为己之学”,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求学者自身是因内心需求而学习。第二,求学者是为提升认知境界而努力。第三,求学者不迷信哪一种思想或流派,辩证思维,取舍有度,学有专长。所谓“为人之学”,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求学者学习知识并不是自身的内在需要或需求;第二,求学者学习是为了向别人展示和炫耀,类似于当今的作秀;第三,求学者并没有真正地明白学习的意义。

  纵观历史文库,从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是先秦时期读书人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曾被不断引用、议论,影响很广泛。比如 《太平御览》 引 《新序》曰:齐王问于墨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何如?”对曰:“古之学者得一善言以附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又如,《荀子•劝学篇》 载:“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箸,同著,明晓义。端,音喘,微言义。蝡,音如,微动义。禽犊,野禽、家禽和小牛犊,古时馈赠之礼物,这里引申为用学问取悦于人。从西汉起,两千年来学者们对“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理解,大体类似墨子、荀子的意见,认为上句是褒义,下句是贬义。据此,后世学者有“为己之学”的概括,大多认为这是儒家思想里所蕴含的一种精神。

  简而言之,“为人之学”以读书治学来博取名声和谋求功利,治学的目的出乎于自我,相当于“求用之学”,是功利之学,是虚名之学,是外在之学;“为己之学”以追求知识和提升自我为目的,治学的目的在于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相当于“求知之学”,是无功利之学,是务实之学,是内化之学。

  然而,钱穆、南怀瑾两位大家对此有新的理解,也许会让我们开阔认知的思路。他们都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篇) 角度来解释“为人”。钱穆先生说:“孔子所谓为己,殆指德行之科言。为人,指言语、政事、文学之科言。孔子非不主张学以为人,惟必有为己之本,乃可以达于为人之效。”还说:“孔门不薄为人之学。”(《论语新解》) 南怀瑾先生未拘泥于孔子原文,而是大加发挥,说:“我们如果以这四句话 (指宋代张载所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来研究,学者又应该是为人,不止为自己求学,同时也为人求学。这个‘人’扩而充之,为国家、为社会、为整个人类文化。”(《论语别载》)这种表述当然是对孔子原意的发挥,可谓很有新意,也更有现实意义。

  【国学常识】

  治学的三种境界——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不朽之作《人间词话》中曾用形象的比喻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或说是三个过程: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治学方法】

  专精为本——学习应广采众家之长,在百家学问中汲取精华,更贵在学有专攻,在终生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正所谓“大抵学问文章,须成家数,博以聚之,约以收之;载籍浩博难穷,而吾力所能有限,非有专精致力之处,则如钱之散积于地,不可绳以贯也。” (章学诚《文史通义》)

  【拓展阅读】

  孔子强调的“为己之学”,同样也体现出了儒学的实践性格。《论语》记载孔子有一次很感慨地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按照荀子的诠释,所谓“为己之学”,就是“学”要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学”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而“为人之学”的“学”则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听听说说而已,这样的“学”只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而与自己人格的完善毫不相干。是否把“学”付诸于实践,就成为了“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根本区别。孔子认为学生都应该言行一致,知了就要行,学了就要行,这实际上也说明孔子是非常注重实践的,并把它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楼宇烈

  【实践活动】结合自身学习读书的实际,谈谈你为何而读书?

评论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 加油吧,好棒的作品。加油上传,我是的你的责编唐糖。


    法大香子 作者

    回复 @翼书网编辑部: 好的,我继续努力,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学习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