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听身边的朋友谈论起兵马俑气势如何如何恢宏,秦文化遗产如何如何震撼人心。看着别人眉飞色舞的样子,我身为地地道道的古城人,着实有点汗颜。见惯了现代化城市处处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潮熙熙攘攘的街道,霓虹灯点缀夜空而分不清白昼与黑夜的闹市。见惯了宁静的山涧里小溪缓缓东逝的从容,见惯了各种花红柳绿环绕的乡村,处处麦香菜鲜果甜,久而久之反到麻木得失去了欣赏的兴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终于有机会和几位老师一起去兵马俑接受三千年前的文化熏陶。于是乎,下定决心认认真真地四处转转,寻寻幽,访访古,也免得朋友们大惊小怪地说我居然对这自己所居的城市的世界八大奇迹不甚了解。
据相关文献记载,公元前247年,嬴政登基王位,年仅13岁。他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建都咸阳,自称秦始皇,中国第一个皇帝诞生了...秦始皇从继位开始就兴师动众修筑骊山陵园,从全国各地征来的民夫最多时达七十多万人。至到他五十岁阖然长逝时,也没有完工。秦二世胡亥接着修了两年,才竣工,共用近三十九年时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藏入骊山。直到,1974年,一村民挖井无意中挖出了陶俑,在地下沉睡三千年的国宝,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才得以重见天日。
简短节说,我们一行人很快就来到兵马俑景点门口。放眼望去,一尊通白色的秦始皇雕像耸立面前,且看着雕像,高大约10米,头戴冕流,身披战袍,手握宝剑,直视前方。不由得使人想起,一代霸主当年,雄姿英发,指点江山,并吞六国的雄伟气慨。
再往里走了一段幽曲的紫径后,就到了秦皇陵博物馆门口了。博物馆由三个大坑组合而成。一号坑最大,长230米,宽60米,面积约15平方米。坑里站有三排兵俑,每排俑中间夯筑着厚厚的土墙。这些俑有些穿铠甲,有些是便装。陶俑中间有木质战车(车已损坏),每乘战车前有四匹战马,车后有三个陶俑,陶俑手里执有各种兵器。陶俑身高都在1.75米到1.95米之间。陶马高1.5米,长2.0米。这些陶俑形态各异,雕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就连头上的头发都丝丝分明。足以见得,三千年前的古人,智慧和雕刻技术之精湛有多么惊人。二号坑最小,以战车为主,二号坑的博览柜里有一辆青铜战车,一辆仿真车(上海博览会上出展的车)。还有一个博览柜里陈列着出土的青铜武器,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弯弓弩等等(都只有兵器头)。值得一提的是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宝剑,剑身有八个棱面,考古家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棱面的误差不到一头发丝。而且,刃部纹理细腻,明亮如新锋利无比(据说,古人用一种铬盐氧化技术处理过,以防生锈)。三千年前,世界上只有中国人懂得这项技术。可想而知知,秦代的文化不可小觑。三号坑呈平面凹型,很像是指挥部。主要出土的是千姿百态的射俑,有立式射俑和跪式射俑。另人惊奇的是,出土的陶俑里,还有许多彩俑,这些彩俑彩绘所用材料是中国传统绘画所用的材料,如铅丹,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铅白,无定型碳等天然原料(由于,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所以没有在坑内展放)。
像这样规模之大的墓冢,雕刻和彩绘如此之独到的艺术。在世界上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有着重要意义。
兵马俑景点能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炎黄子孙应该为其感到自豪。但是,我却很难高兴起来...想想,那七十多万人三十九年的青春自由,就这样被一代暴君残忍的剥夺了,想想,那并吞六国时龙血玄黄的场景,无数无辜丧生士兵和无数在战争中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百姓。除了震撼之外,我更多的是心痛,谁能为这一切买单?谁又能买得起?或许历史进步的背后本身就流淌着血泪之河,任何丰功伟业背后都掩埋着无数冤魂,长城如此,金字塔也不例外。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这样的悲剧历史,可能不会在发生了,在参观完这令世界惊叹的奇观后,我们陶醉于自豪之时,是不是也应该深深反思呢?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是最温暖的,吸入肺腹的第一口空气是最新鲜的,但是,别忘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已点好评,喜欢的文字,望互相关注,去看看我的《足音在路上》祝福冬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