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2012年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一版,为何要在一年半后要出一个修订版呢?在这里,我作一个简略的说明:
本书采访、写作萌起的初衷是,我想对越来越高发的小偷犯罪现象,做一个深度调查;同时,我也想展现一位反扒“神警”的那些曲折传奇的反扒故事。在完成采访消化材料时,我遇到了如何结构布局的难题。最初,我曾在“引言”后的一章中,将“小偷口述实录”与反扒故事穿插表述,试图让读者在阅读时不断变换视角,起到张弛有致的效果,但朋友在看到初稿后第一感觉是显得凌乱。于是,我改变初稿结构,将反扒故事归拢集中为第一章,将“小偷口述实录”归拢集中为另一章,最后一章则对小偷犯罪现象原因,根据前述事实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这就是初版的基本结构模式。
该书出版后虽然反应良好,曾被《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羊城晚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等数十家媒体连载、连播,并获公安部第十一届“金盾文学奖”,但在听取多方意见后,发现仍存在明显的缺陷:
一是书名用《猫鼠博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商战或其他领域的争斗、角逐,不能鲜明地凸显该书的主旨和特色,因此现在更名为《小偷回忆录》;
其二,初版结构,在“引言”后即进入描述反扒故事,可读性是强了,但造成与主旨游离和文气断裂之感。笔者通过这部书,着重要揭示的是小偷犯罪现象的个体自身和社会“情境”的原因。因此在修订时,将“小偷口述实录”整体移到前面做“第一章”,然后再叙述反扒故事。而反扒故事中,同时也包含了许多小偷犯罪的形态特征的信息,可视为对第一章的补充。这样相比初版结构,文气就贯通了;
其三,初版“序二”为犯罪心理学博士廖建清女士的文章《非常态生存》。该文运用犯罪心理学理论,对作者调查到的犯罪案例,进行了非常专业而精到的解析,是对作者调查分析的重要提升和补充。但因该文专业程度高,用来做序言会给普通读者造成阅读“障碍”,也影响了该文释放深度解读的效能。这次修订时,我将该文“附录”在正文后,作为本书内容的延伸,相信会产生更好的阅读效果。其他文字修订还有多处,不再一一赘述。
感谢本书初版时,作家出版社责编安然和时任社长的何建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等先生给予的支持和付出的辛劳;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贺圣遂社长慨然提供印行“修订版”的机会,以及在修订版出版过程中给予多方面的帮助。欢迎读者和文友们继续对本书评头论足,有机会时作者再继续“修订”。
陈歆耕
2013年5月18日
都说人穷志短,环境决定人生,感慨万分。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如何充值:点击页面右下角 账户 按钮,选择 充值提现。
人文环境的损毁比自然环境的破坏更严重!
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