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记的写作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处于萌芽状态。《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中都出现了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时期可以看做是人物传记的滥觞时期。
到了西汉中叶武帝时期,被誉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出现了。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标志着我国人物传记走上了成熟的阶段,并且达到了高峰;司马迁不仅首创了以人物记传来代替历史事件的叙述,通过传人来记事,同时,他还以文学的手段,来描写历史人物,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而又形神具备的人物形象,不仅为我国文学和史学的兴起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而且对史学、文学、戏剧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史记》以后的所谓正史,一般地说都是学习或模仿《史记》的笔法,以纪、传作为主体。
到了魏晋以后文史开始分流,文学和史学各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特点向前发展,以至于越来越泾渭分明。文学家注重辞藻和形象,史家则注重史料的真实及表述的准确,而对文采方面却顾及不多了。
东汉以后特别在唐代以后,杂体传记的发展很快,如碑铭、传状、自传之类,也出现了许多高手佳作。这类传记不仅在数量上增加了,而且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它们在内容上不同程度地忠于史实,但其笔法都属于文学性质的,所以,类似这些作品只能属于文学著作——传记文学。方志撰述人物由来已久,据《隋书•经藉志》载:“后汉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故沛,三辅有耆旧节士之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之赞。”(见《隋书•经籍志》982页)
到了晋代,常著的《华阳国志》中,从卷五至卷十二都是关于人物的记述,从此之后,地方志记述人物就成为定例。
宋代以后,我国地方志的写作,已渐趋成熟,从体例到内容的设置更加完备。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又以地区而编入姓氏人物,并因人物而详及官爵与诗词、杂事。宋代方志记人物及有关史事与文献者更多。”(见傅振伦:《论人物志的编撰》)。
到了明、清之际,是方志走上大盛的时代,不仅数量多,而且设置的门类齐全,每种方志大都记述人物。清代方志,人物志都放在重要位置上,不仅占据篇幅多,人物的类别也多,只要是被统治阶级认为有利于当时社会的人物都进入志书。
综上所述,我国传记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从文史不分的纪传体,到文史分流的史体传记,又从纪传和杂体传记发展到传记文学,以及一方之志中人物传记的出现,说明了我国传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一本十分系统的传记书籍。非常实用!
回复 @翼书网编辑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