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当下的意义

  这个问题,其实在上面已经讲了一点,鲁迅在当下是否还有他的意义,回答当然是有,鲁迅不仅没过时,而且仍然有他的批判意义。鲁迅思想其实是极丰富的,早年的受进化论影响,晚年的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一直坚持的改造国民性思想,等等,其实核心的一点是他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精神。这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精神只要民族国家还在,是不会过时的,正是他的爱国使得他才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当然,鲁迅的爱憎分明是他的优点,也是他做人的姿态,他思想的主流的确是伟大而常人又不及的,但他当年的一些文字纠纷有时未必不是意气用事的。当然,鲁迅的“千夫指”所指的并不是与他有争鸣的“文化人”而是指的旧中国的黑暗反动势力,鲁迅的“孺子牛”当然是为了自己所爱的青年们,我们且看他的《我们今天如何当父亲》《娜拉走后怎么办》《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其文字中那种对于青年们的殷殷之情,就可以知道她内心那种强烈的爱了,他的这种精神是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是一种人类的伟大情怀,仍然极富感染力,也许我们的中学生现在还不能理解鲁迅这种伟大的感情,但随着他们阅历的增长,逐渐会理解的。

  再说鲁迅的批判精神,鲁迅的文字是极有批判精神的,他对事物揭示之深刻,独特的观察视角,使他为我们留下了具有相当深度的文字,他的文字里所蕴含的社会内涵的深广,对人类精神深处各个层面的揭示,其充满现代意味的富有机趣的审视世界以及审视自己内心的勇气是我们今天的作家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在鲁迅的身上,一方面是强烈的救世理想,另一方面是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悟。虽然壮怀激烈,而鲁迅关心的却始终是生命的现实生存状态,这构成了他小说与杂文中最主要的内容。他并不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却在揭示着世俗人生的灵魂的深。鲁迅在《<穷人>小引》中说:在甚深的灵魂中,无所谓“残酷”,更无所谓慈悲;但将这灵魂显示于人的,是“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这种“在高的意义上写实主义”使鲁迅遗世独立的反叛有了一种现实的根基而不流于空洞的激情宣泄,因而他比起同时代的其他文学家来思力要深湛得多。越是思力深湛,越是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鲁迅所经历的内心痛苦也就越多。他在揭示世相人心的同时也拷问着自己的灵魂。《野草》中那些奇丽而峭拔的意象——裸身立于旷野之中的男女,彷徨于明暗之间的影,颤动的老大人的身躯……正是鲁迅痛苦激越的灵魂在自剖时的生发。“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这是无言的痛苦;“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腐朽”这是喷薄的激情。激情与痛苦纠结着,鲁迅的内心世界也格外的沉郁冷峻。他的笔下从没有超世的幸福与快乐,他的笔触挥向的永远是世俗的人生世相。这是因为他对他所生活的世界以及人类怀有极大的爱,这极大的爱才形成他文字的深广、胸怀的博大。

  当然,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是吃着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打着电子游戏、看着美国大片长大的,物质上比父母一代不知优越了多少,他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乐趣与父母一代已经有了天壤之别,鲁迅的这种现代主义式的生命忧愤,他们又能感受领会多少,的确是我们这些教育者要思考的。只是我们对鲁迅作品的理解,除了忧愤深广之外,在初中阶段还要看到它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在高中阶段要看到鲁迅作品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与塑造作用等等。当然,鲁迅在当下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这些,读鲁迅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中国的社会问题,比如当下普遍存在的各种黑暗现象,社会上的诈骗现象等等,比如地沟油的问题,滥施农药的问题,与鲁迅讲的“瞒和骗的艺术”也是共通的,并由此理解鲁迅对民族劣根性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鲁迅思想在当下仍然也是有他的主流意义的。除了这些,我们还要看到鲁迅作品除了现代精神,还有其后现代意义。现在学术界解构主义盛行,鲁迅作品在很多方面是充满解构精神的,这个特点其实与当下的流行的幽默方式是一致的,很容易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我们且以《阿Q正传》为例,说一说这个问题。

  鲁迅在《阿Q正传》的第一章里,一下笔就写到: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不止一两年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究竟谁靠谁传,渐渐的不甚了然起来,而终于归结到传阿Q,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

  然而要做这一篇速朽的文章,才下笔,便感到万分的困难了。第一是文章的名目。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原是应该极注意的。传的名目很繁多:列传,自传,内传,外传,别传,家传,小传……,而可惜都不合。“列传”么,这一篇并非和许多阔人排在“正史”里;“自传”么,我又并非就是阿Q。说是“外传”,“内传”在那里呢?倘用“内传”,阿Q又决不是神仙。“别传”呢,阿Q实在未曾有大总统上谕宣付国史馆立“本传”——虽说英国正史上并无“博徒列传”,而文豪迭更司也做过《博徒列传》这一部书,但文豪则可,在我辈却不可的。其次是“家传”,则我既不知与阿Q是否同宗,也未曾受他子孙的拜托;或“小传”,则阿Q有更无别的“大传”了。总而言之,这一篇也便是“本传”,当从我的文章思想着想,因为文体卑下,是“引车卖浆者流”所用的话,所以不敢僭称,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闲话休提言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取出“正传”两个字来,作为名目,即使与古人所撰《书法正传》的“正传”字面上很想混,也顾不得了。

  第二,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鏜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

  “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

  阿Q不开口.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

  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阿Q并没有抗辩他确凿姓赵,只用手摸着左颊,和地保退出去了;外面又被地保训斥了一番,谢了地保二百文酒钱。知道的人都说阿Q太荒唐,自己去招打;他大约未必姓赵,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的。此后便再没有人提起他的氏族来,所以我终于不知道阿Q究竟什么姓。

  第三,我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他活着的时候,人都叫他阿Quei,死了以后,便没有一个人再叫阿Quei了,那里还会有“著之竹帛”的事。若论“著之竹帛”,这篇文章要算第一次,所以先遇着了这第一个难关。我曾经仔细想:阿Quei,阿桂还是阿贵呢?倘使他号叫月亭,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那一定是阿桂了;而他既没有号——也许有号,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又未尝散过生日征文的帖子:写作阿桂,是武断的。又倘若他有一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而他又只是一个人:写作阿贵,也没有佐证的。其余音Quei的偏僻字样,更加凑不上了。先前,我也曾问过赵太爷的儿子茂才先生,谁料博雅如此公,竟也茫然,但据结论说,是因为陈独秀办了《新青年》提倡洋字,所以国粹沦亡,无可查考了。我的最后的手段,只有托一个同乡去查阿Q犯事的案卷,八个月之后才有回信,说案卷里并无与阿Quei的声音相近的人。我虽不知道是真没有,还是没有查,然而也再没有别的方法了。生怕注音字母还未通行,只好用了“样字“,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这近于盲从《新青年》,自己也很抱歉,但茂才公尚且不知,我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第四,是阿Q的籍贯了。倘他姓赵,则据现在好称郡望的老例,可以照《郡名百家姓》上的注解,说是“陇西天水人也”,但可惜这姓是不甚可靠的,因此籍贯也就有些决不定。他虽然多住未庄,然而也常常宿在别处,不能说是未庄人,即使说是“未庄人也”,也也仍然有乖史法的。

  我所聊以自慰的,是还有一个“阿”字非常正确,绝无附会假借的缺点,颇可以就正于通人。至于其余,却都非浅学所能穿凿,只希望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胡适之先生的门人们,将来或者能够寻出许多新端绪来,但是我这《阿Q正传》到那时却又怕早经消灭了。

  这一段文字,其实是充满着解构主义精神的文字,首先解构了历来的“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的传统说法,下面的文字全是说明阿Q这个无姓名可考的小人物的行状的,为这个小人物立传,并非不朽之事,这种反讽式的说法,正是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定向思维的,当下流行的一些反讽式的讽刺现状的段子,有些未必不是受这种鲁迅式的幽默的影响的,其实这样的文字还是很受年轻学生欢迎的,适合青春期的生命力的活泼。而且其中很多反讽细节跟青年学生讲解起来,他们也还会感兴趣的。而这段文字中,很多细节,例如,“先前,我也曾问过赵太爷的儿子茂才先生,谁料博雅如此公,竟也茫然,但椐结论说,是因为陈独秀办了《新青年》提倡洋字,所以国粹沦亡,无可查考了。”也是充满反讽精神的。其他的例子还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这里说鲁迅作品中有解构主义精神,并非赶时髦,只是说,鲁迅作品的丰富性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的阐说资源,他的作品仍然是可以和当下的青年学生沟通的,这就是鲁迅的不朽所在。我们可以说。鲁迅是永远的。

评论
  • 作品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指点我的作品《小城故事》


  •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 情深句美意境幽,已点好评!欢迎关注愚作《天云诗钞》及《天云诗钞》(第二辑)。梦中神话,与你万世相约!


  • 看书本目录,就知道是自己最爱,果断买下,好好斟酌!感恩作者,携灵魂于华文栖息。


    回复 @疯筝: 喜欢就好,都是心里的话,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谢谢阅读。



  • 很棒!读过,不困是大家!


    回复 @金龙成: 感谢阅读,有些问题是该以简短的方式说一说,我们通常习惯了长篇大论,而不习惯以简短的方式解决。


    回复 @金龙成: 感谢阅读,有些问题是该以简短的方式说一说,我们通常习惯了长篇大论,而不习惯以简短的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