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讲堂——从传统经典中学习写作(二)

  一、从名著中学习动作描写

  【导语】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人的行动都是在思想和性格的制约与指引下发生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的动作,就势必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与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动作描写贵在确切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动态,而肖像、表情等描写则主要是描绘人物的静态。如果能灵活自如地将多种描写手法综合起来使用,以动衬静,以静显动,人物形象就可以真正达到“越来越活泼,越来越实在”的境地了。

  【经典再现】

  片段一:

  行者帅五龙二将,与妖魔战经半个时辰,那妖精即解下搭包在手。行者见了心惊,叫道:“列位仔细!”那龙神蛇龟不知什么仔细,一个个都停住兵,近前抵挡。那妖精幌的一声,把搭包撇将起去。孙大圣顾不得五龙二将,驾筋斗,跳在九霄逃脱。他把个龙神龟蛇一搭包又装将去了。妖精得胜回寺,也将绳捆了,抬在地窨子里盖住不题。——摘自《西游记》

  片段二:

  云挺枪骤马,直杀往前去。迎头一将拦路,乃文聘部将慕容烈也,拍马舞刀,来迎赵云,被云手起一枪刺死。曹兵败走。云直杀入重围,又一支兵截住,为首乃魏将焦炳。云喝问曰:“蜀兵何在?”炳曰:“已杀尽矣。”云大怒,骤马一枪,又刺死焦炳。杀散余兵,直至北山之下,见张郃、徐晃两人围住黄忠,军士被困多时。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云救出黄忠,且战且走,所到之处,无人敢阻。

  ——摘自《三国演义》

  【点拨】

  两个来自古典名著的片段,在动作描写上给我们示范了两种不同的方法。片段一中,作者以一连串准确的动词,把黄眉怪的狡猾和孙悟空在战斗中的精明、灵活生动地描绘出来,烘托了人物的性格。想学习这种方法,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多积累词汇,同时多观察,多做描写练习。

  片段二除了有和片段一同样的方法之外,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动作描写方式——比喻。“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这句话是在形容赵云的神枪,作者采用比喻的方式,将赵云的动作之快、枪法之妙描绘得淋漓尽致。

  【佳作示例】

  修正带里的爱

  星期三傍晚,我正埋头写作业,突然修正带坏了,我拆开它修理时,里面用过的带子全掉下来了……这下完了!

  这时妈妈来了,她皱了一下眉头,说:“你先写别的,我来吧。”我愣了一会儿,又开始写作业。

  可我才写了一小会儿,就忍不住偷偷看妈妈。妈妈拆开了修正带的盖子,里面一片狼藉,旧带子和新带子缠绕在一块儿,简直是一团乱麻。她先是把所有的带子拉直,然后一只手抓着小轮轴,另一只手开始一圈一圈地往小轮轴上卷带子……刚开始,妈妈顺利地卷了好几圈,可后来速度渐渐变慢,几乎要停住了。每当她准备卷下一圈时,刚卷完的圈总是散开。这样反复了好几次,“顽皮”的带子才进到它的“家”——小轮轴上。为了这一刻,妈妈可是花了大力气。

  妈妈停住了,因为太冷了吧,她在抓着修正带的手上哈了一口气:“你去检查一下数学作业!”因为太累了吧,妈妈打了一个哈欠,不小心把卷好的两圈又给弄散,带子冒了出来:“还真是挺难弄的。”妈妈嘴里唠叨了一句,手却仍在不厌其烦地卷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带子越来越短了,离修好也越来越近了。当我再转身看妈妈时,三米长的带子终于被卷成一个大圈。妈妈安好了它,长长地舒了口气,捶打了臂膀后,回房间睡觉去了。我摸着桌上的修正带,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妈妈,谢谢您!

  【评点】

  小作者通过对妈妈的动作描写,将寒夜里妈妈为自己修理修正带的画面生动地描绘出来。文章中的描写细致、生动,将妈妈认真、耐心的样子呈现在读者面前,歌颂了母爱。文章中的动作描写,对妈妈性格的表现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二、舌绽春蕾,口吐莲花

  ——从古文中学习语言描写

  【导语】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可以鲜明地展示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经典再现】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②死者壹③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④,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

  ①晋国:这里指魏国。战国时期,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

  ②比:替,为。

  ③壹:全,都。

  ④耨(nòu):锄草。

  【译文】

  梁惠王说:“晋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大的国家了,这一点您是知道的。到我这个时候,东边败给齐国,我的大儿子都牺牲了;西边割给秦国七百里土地;南边又被楚国所辱。我觉得这是奇耻大辱,希望为死者洗刷耻辱,我应该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说:“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可以让天下归服了。您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轻刑罚,降低赋税,让他们精耕细作,及时除草,年轻人在闲暇的时候修习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诚守信的道德,在家侍奉父兄,在外就侍奉长辈上级,这样就算他们使用木棒也可以抵御秦国和楚国的坚固盔甲和锋利兵器了。

  “别的国家侵占老百姓耕作的时间,使他们不能靠种地来养活父母。父母饥寒交迫,兄弟妻儿离散了。他们让老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您去征讨他们,谁会抵抗呢?因此说:‘仁义的人是无敌的。’请您不要怀疑。”

  【点拨】

  选文中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让我们见识了这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雄辩之才。从对孟子的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说话时清晰的思路、严密的逻辑和形象的比喻。通过对比等方式,一步步亮出观点,并让对方接受,显示出孟子过人的智慧。

  【佳作示例】

  喋喋不休的唐僧

  一天,唐僧师徒来到江滩公园,精疲力竭地坐在椅子上休息,饥肠辘辘的唐僧说道:“悟空,你神通广大,去化些斋来吧!”“好的,师父。”孙悟空说着便飞走了。孙悟空来到了一个摊位前,看到人们拿着破铜烂铁去换钱。孙悟空犯愁了,自己没有什么破铜烂铁怎么办?他边想边走着。“咚”的一声,孙悟空被一个硬邦邦的东西绊倒了。“何方妖孽,胆敢绊倒俺老孙!”他愤怒地低头一看,原来是个井盖。这井盖也算是破铜烂铁吧?孙悟空嘴角上扬,露出诡异的笑容。另一边,唐僧他们在月光下等待悟空带丰盛的晚餐回来。“真难为大师兄了。”善良的沙僧说道。“能者多劳嘛,哈哈哈!”八戒理所当然地说。“好饿呀!”师父抱怨道。

  突然,一个黑影闪过。八戒警惕地问:“谁?”“是俺老孙!”只见孙悟空的金箍棒上挂着三个井盖。“悟空, 我们饥饿难耐,你为何不化斋,却带着三个井盖回来?”“这是我偷来换银两的,嘿嘿。”“悟空,你又吓我!叫你不要偷东西,我刚嘱咐你没多久,你却偷了三个井盖回来!井盖是公物啊,你怎么能偷盗公物呢!再说了摔着了小朋友怎么办?就算摔不着小朋友,摔着了猫猫狗狗也不好……”唐僧喋喋不休地说着,孙悟空火大了:“爱要不要!我自己去卖去!”

  此时,观音菩萨现身了,她言简意赅地向孙悟空讲述了井盖被盗的严重后果,最终,孙悟空意识到自己破坏公物的错误行为,他乖乖地接受了批评和惩罚。之后,师徒四人又像以前一样,行走在西天取经的路上……

  【评点】

  文章写作角度新颖,小作者的想象极为丰富,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尤其是语言描写很到位,小作者寥寥几笔,便将唐僧的絮叨、悟空的火爆、八戒的懒惰和沙僧的厚道勾勒出来。

  三、类比

  【导语】

  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类比修辞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可以说,类比修辞是一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修辞方法。

  【经典再现】

  劝 学(节选)

  荀 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得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纵身一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很多条腿,两个大螯,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点拨】

  荀子是战国后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文章浑厚严谨,说理透彻。文章中大量使用了类比修辞,通过写身边常见的一些现象,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出来,堪称妙笔生花。

  【学生佳作】

  

  放手也是爱

  “啊哇!”

  这个尖叫声把我的眼球吸引过去了,原来是一个大约两岁的小女孩摔倒了!正当我想过去把她扶起来时,她的妈妈突然映入了我的眼帘。她鼓励小女孩说:“多多,加油!”她一边说,一边示意她站起来,这时我看见她的眼角已经湿润了。小女孩说:“妈妈痛,吹吹!”妈妈摇了摇头说:“自己吹。”小女孩用嘴吹了吹已经发红的伤口,继续慢慢地走着……

  我一路跟上去,看见前面有五层台阶。小女孩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一只脚踏上了第一层,可另一只脚没有站稳,她又从台阶上摔了下来。小女孩的妈妈看起来挺难过,但还是坚持不帮她,她皱紧眉头看着小女孩爬起来,重新走。

  过了很长时间,小女孩终于吃力地爬上了五层台阶。她头上都是汗,小膝盖上已有瘀血。但她在台阶上高兴得跳起舞来。她妈妈开心地说:“多多,我来抱抱你!”小女孩甩开了妈妈的手,一蹦一跳地向前走去。我看着小女孩和她妈妈的背影逐渐消失在我的眼前……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原来放手也是一种爱呀!雏鹰只有通过自己奋飞,才能翱翔于蓝天;小虎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笑傲丛林。没有谁可以不经历磨炼就成长。果实成熟,何以见得?只因它离开枝头!

  【评点】

  小作者通过细致描绘自己无意中看到的妈妈教孩子走路的一幕,抒发了内心的感悟,道出了只有独自经历磨炼才能成长的道理。结尾处类比修辞的运用,升华了文章的高度,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