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的中学教育

  爱尔兰的中学教育有如下特点:

  第一、教教合一

  何谓教教合一,即教育和宗教合一。这是爱尔兰中学教育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爱尔兰的大部分学校都是基督教教会学校,有些中学的历史甚至超过了大学的历史。

  教会学校的中心建筑都类似于教堂,应是参照教堂来建造的,从外面看是高耸的尖顶,里面是长长的拱顶。不过又不算教堂,因为中心建筑的功能还是集会和教育功能,而不是宗教功能。

  教会学校有些是男女混校,而更多的则是清一色的男校或女校。我想这样的安排可能和他们的宗教有关,因为大部分宗教是禁欲或限欲的,如此可以或多或少抑制他们在成年之前过多恣长情欲。

  因为是教会学校,所以他们的教学秩序、教育理念、师生的行为模式似乎都极大程度上受到了宗教的影响。他们吃饭前要感恩和祈祷,感恩上帝赐给食物,这是一个最起码的仪式。

  科克市的Ashton school,每周三早上都有一个全校的集会,正如中国学校的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不过他们的学校人数并不多,全校也不过二三百人,所以一个小的体育馆就可以容纳。每周这个集会大概也持续二三十分钟,有时是强调纪律,有时是表彰某些学生。有次早晨,他们在全校学生面表彰了几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因为他们已经被当地有名的都柏林圣三一大学、都柏林大学和科克大学等录取,校长亲自授予奖状,这些学生均十分风光。

  不过每次集会都不会漏掉一个环节,即说教。 其说辞大概是如此:如果你们不好好学习,你们要如何向世界人民传递你们的爱,你们的关心,你们的力量?(If you don’t study hard, how do you show your love, your care and your power to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如果是中国人在场的话,可能不免觉得好笑,区区一个岛国,却总是心怀世界。但的确是这样的,他们的说教和演讲,处处透漏出一种理念:心怀全人类,关心全人类。他们并不是说假大空的套话,教师的演讲是那么诚恳,他说:我们是基督教学校,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全世界的人,如果你们不好好学习……他们的确是在践行宗教理念。我不知道这种宣教,这种激励学生的方式其作用有多大?但倘若学生们从小就接受这种心怀世界的理念,其心胸总不至于是狭隘的吧!

  在另外一所爱尔兰语学校, Colaiste Chriost Ri,他们学校的中心建筑大厅的墙壁上挂了七幅宣传画,是联合国在2015年要实现的目标,分别是:

  Goal1: Eradicate Extreme Hunger and Poverty.(消除极度贫穷和饥饿)

  Goal2: Achieve Universal Primary Education(实现普及小学教育)

  Goal3: Promote Gender Equality and Empower Women(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

  Goal4: Reduce Child Mortality(降低儿童死亡率)

  Goal5: Improve Maternal Health(改善产妇保健)

  Goal6: Combat HIV/AIDS, Malaria and other diseases(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

  Goal7: Ensur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Goal 8: Global Partnership for Development(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他们将联合国的目标作为本校教育的旨归,也是另一个心怀世界的明证。我以为这些都是和其宗教有关的。

  宿于Cistercian School,凌晨的钟声响彻整个学校,深邃又悠远,让我想起了我的中学时代。那时升国旗仪式时校长在说什么?教导主任在说什么?

  第二、选择性强

  选择性强,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对自己的未来的选择性比较强。在爱尔兰的中学教育体制中,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年份,叫过渡年(Transition Year),简称TY年级。这个学年设在初中与高中之间,在完成初中学业之后,进入高中学业之前,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参加过渡年。

  TY学年期间,学生有机会选择各种各样的课程,并且不用参加任何考试。比如2015年秋季学期,Ashton School为过渡年学生们提供这么多选修课:物理、化学、生物、数学、法国历史、历史、基督教青年会、数字媒体、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汉语、政治研究、体育、经济、音乐、体育科学、文学、法律研究、商务、艺术、家庭经济。

  这个选修课可以和大学的选修课相媲美了。从他们的课程提供来看,几乎囊括人文艺术和自然科学的所有学科。他们提供了以欧洲语种为主的多种语言课程,据我所知,除了汉语之外,有些学校还教授日语、韩语等。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课程,基督教青年会,这门课程似乎可以和大学的神学学科联系起来,为那些日后从事宗教事业和宗教研究的人早早地打开一扇窗子。

  在我看来,这个学年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自我寻找、自我发现的学年。在这一年里,学生可以尽早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天赋所在,可以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在高二之后,就不必学习大综合或者是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中国人都知道,没兴趣往往也意味着在这个学科没有天赋。如果强迫学生去学习不喜欢的科目,硬性将一些科目作为评价标准,反而使得学生更加抵触,学得很痛苦。在爱尔兰,不喜欢德语可以学法语,甚至汉语,只要你喜欢;在中国,不喜欢英语也得学英语。近年来的改革是高中可以考两次英语,取较高分。如果高校还是将这个英语分数作为录取标准之一的话,那么对高中生来说,无疑要更加重视英语。对于喜欢学英语的人来说固然是好事,但是对于不喜欢英语的人来说就是噩耗。就我本人来说,我对英语教育的成果是持怀疑态度的。那么多人最后从事着与英语无关的行业,他们曾经在高考中、考研中、社会化考试中该是耗费了多少青春!

  第三、实践丰富

  爱尔兰的中学大多有非常丰富的实践活动。在与Cistercian School的老师聊天时得知,这个学校的所有权属于附近的一个农场主,他有大片大片的农田和牧场。因为这个便利,他们学校的学生的实践活动是走进农田和牧场,学习耕植和饲养。这种实践活动增加了他们与自然的亲密感。因为爱尔兰的畜牧业是非常大的产业,他们的产品,牛羊肉、牛奶、牛奶加工制品行销世界各地,所以带领学生去熟悉他们最重要的产业的最基础部分,是一种国家远见。

  现在中国很多城市里的中学也希望带领学生去深入农田,认识稻谷和麦子,有些学校干脆将自己学校的空地开辟为农田,带领学生耕田、维护、收割,一整套流程,认识自己所吃食物的本来面目,我认为这都是非常好的实践方式。

  在爱尔兰的大城市的中学,如果下农场不方便的话,学生们就会进工厂参观,或者是走上街头,以公益形式来推销产品,产品所得收益皆用于公益,需要练就一口好说辞。

  由于他们的实践形式很丰富,我也只是初步了解,所以还有待进一步考察。或许有些人会说,中国的中学也会有很多课外实践活动。但我以为权重远远比不上这边,他们几乎是每周一次。相比来说,中国还是更看重文化课,中国学生介入社会往往很晚。

  最后,就是这边的学生的整个学习和生活状态问题了。自由松散,与之相关的另外一面是活跃,有生气。如果以中国学校的课堂纪律来衡量这边的话,简直乱得一塌糊涂。讲话、走神、看自己的书、做自己的事情简直就是司空见惯。中国学生常常是被规训的,但在爱尔兰,规训学生可能不太被认可。不过有一点,爱尔兰的学生虽然爱讲话、比较闹,但是还是尊敬老师的,不会冒犯你。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中学时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公然咒骂老师,还有的大打出手,这样的学生都存在过。也许规训太强,压抑着的反抗的力量反而会越大。

评论
  • 最喜欢你最后几句,不把流浪看作漂泊,而是用心过好当下。其实”流浪"才会让我们看到更多风景,哪天安稳了,也就没有那么多新奇了,当下是最好的坐标!


    雷勇 作者

    回复 @小小酥: 谢谢^O^。反正是一场活,怎么活就在一念。


  • 我最喜欢你最后一段话,不把流浪看作漂泊,而是坐标,享受这段旅程。其实人真的不能有太多执念,当下就是最好的坐标!


  • 打开了,挺好的。


    雷勇 作者

    回复 @宋小竹: 谢谢鼓励,也在关注您的文章。


  • 不错哦,读完觉得这里的人们是真的在享受生活…


    雷勇 作者

    回复 @仔儿妈:刚来比较新奇。毕竟是岛国,气象没有中国大。


  • 怎么打不开啊?


  • 读了它,我更爱欧洲了!


  • 三叶草般简单,翡翠般剔透!在此间,还要怎样的世界!妙哉,悠哉,感动哉!期待不断更新中!有此间,谁说世界没桃源了呢!读的心里暖暖的,感谢分享!


    雷勇 作者

    回复 @木云: 有读者当然会很开心,当然会持续更新了。谢谢(^_^)


    回复 @以梦为马: 刚拜读完新更新的两章,真是被您的文笔酥掉的一塌糊涂,景妙,文笔更妙!使我想起葛老师笔下的那些妙景,啊,总之我作为读者,太有福,谢谢您!(抱拳)Y(^_^)Y好开森呀(我一激动,就容易语无伦次,特别遇到好书的时候,您体谅哈,嘿嘿)


    雷勇 作者

    回复 @木云: 酥掉了~哈哈,我矫情了~


    回复 @雷勇: 嘿嘿,不是啦,俺是被灵动的文字和动人的美景打到了!向您学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