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偏执狂》是个烂俗的言情小说,好像故事一旦沾染爱情就只能走向庸俗的爱情主题。但与其说它是在诉说爱情,倒不如说是在编写一个过分偏执的偏执狂。
*
故事里的女人,其实是生活中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而那个男人,对于那个女人而言,是九年如一日的追求,是一个梦想,她追求梦想逼近极端,甚至违背伦理道德本身;她初时单纯执着地以为只要一个人努力,就可以企及梦想,只要一个人坚持,没有什么做不到办不到。于是刚开始她追求梦想的方式是激烈的,是夸张的,是毫不客气,不在意别人的看法的。
但是坚持和努力换来的现实与梦想的场景背道而驰,九年之间,她开始慢慢地学会了妥协和求全,她依然努力和坚持,努力做梦想的傀儡,努力坚持所谓的幻象里的梦想。
这一切都换来了世俗和她的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所以慢慢地,那个男人成了她与这个世界唯一的关联,她唯有不断地抓住梦想,才能感受到世界的存在。否则她将被整个世界读否定。
*
我们应该尊重生活,花草虫鱼,人来人往,但是我们是正视现实,还是要追求梦想。如果追求梦想是冲动和不理智的行为,那么理智的意义不就相当于在现实里翻滚和打爬?这样的理性,和所谓的麻木是不是已经重叠与交汇。
如果不择手段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如何去解释善意的谎言,对敌人如秋风扫落叶。
当一个人用道德标准去捆绑另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所说的时候,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讽刺的否定,也许是自己做不到而恨别人做到的嫉妒,也许是自己曾经也这样做过却放弃了,但是无论出于怎样的心态都是自私的,并不是站在漫漫人生发展的长河里。所以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资格去批判另一个人的对错好坏,法律才最有资格又有谁有必要越俎代庖?
*
偏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坚持,但是世人自以为是地把偏执和坚持定义一个褒贬;花尽一生都无法解读出来的别人的人生,又怎嫩断章取义别人的人生去定义褒贬善恶?!
两千年里,中国消失的最多的,竟然是礼。我并不是说那些刻板的过分封建的礼,我只是想说,因为禁锢和捆绑带来越发巨大的反抗,使得中国人对于腐败和僵化的礼制全盘抛弃。对于别人本身的尊重,变得越发的随意,公共场合大发言论,从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自以为中心地生存。所以也肆无忌惮地断章取义别人人生的褒贬善恶。
悲哉悲哉!!!
可是这种对于旧封建礼制的如此激烈的反抗其实本质就是一个民族全体的偏执。
*
所以,偏执不是病,是一种骨子里人的本质特征之一。
我的作品《海东青之翼》已全新集录发布,希望得到各位前辈的回访支持,多谢!已赞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好书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