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生价值的探询与追问。
对信仰的张扬,满足了受众对精神超越的渴望。成功的谍战剧总在试图讲述一种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的精神以及为了信仰而甘愿潜伏的故事,安在天、钱之江、余则成、吴克峰、晏海清等都是一些“战斗在敌人心脏”的有信仰、有理想的无名英雄。他们在国共两党对立的艰苦条件下,靠信仰的力量在险象环生、敌我难辨的环境中坚持、等待、隐忍牺牲,在当今这个缺失又急需主流价值观的时代,他们成为重建信仰的精神楷模。“信仰”这个主题对今天的观众来说尤为发人深思。当前我们正处于“旧世界已失去,新世界未建立”的文化无根状态。在表述、描述、批评或歌颂这个处丁•转型时期的社会时,文坛曾经构建了一种复杂的、丰富的语言系统,一反改革开放之前的宏大叙事,反英雄、反主流、反崇高,造成电视荧屏的偶像泛滥、无病呻吟、戏说成风,伴随而起的是一种精神的溃败,信仰的迷失。谍战片是信仰教育的绝好题材。在《暗算》中柳云龙扮演的解密专家安在天和地下工作者钱之江身上,人们看到了为了信仰而牺牲的精神。《潜伏》也被认为是一部“爱和信仰的简史”,导演姜伟以信仰贯穿《潜伏》始终,余则成由军统特务成长为共产党是依靠信仰的力量。而同样改编自麦家小说的《风声》中经受酷刑的老鬼也被上升为一种信仰和精神。麦家在接受采访中强调:“人生多险,生命多难,我们要让自己变得强大、坚忍、有力,坦然、平安、宁静地度过一生,也许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交出来’,交给一个‘信仰’。”更不用说《誓言无声》、《利剑》、《秋喜》中的许子峰、吴克峰、晏海清等,自始至终都有着坚定的信念与信仰。可以说谍战剧对信仰、理想的由衷认同和大力弘扬,既是满足主流文化需要的一个重要柱码,也是吸引观众超越世俗人生,追求真理的重要精神元素。
对现实生存困境的映照,缓解了受众因生活压力所产生的焦虑感。谍战题材持续走红的原因不仅包括其自身具备的独特魅力,更深层的原因是现代都市人在谍战片的观赏中也暗含了心理和身份的认同,产生共鸣。进入21世纪后,社会急剧变迁,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贫富差距拉大,严酷惨烈的职场竞争,忙碌快速的生活节奏,高压变幻的社会现实,复杂莫测的人际关系,日益增长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人生犹如谍战片,充满了危机和不确定性。谍战片最容易在两个方面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一是危险的隐秘性。间谍战是隐秘于日常生活中的战斗,从事地下情报工作容忍不了错误,任何细小的错误都可能会导致重大的损失,甚至不留意的梦话也会害死自己和同志。所以他们的战斗场所无处不在,危险和紧张的因素也就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和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当下生活形成映照。二是人际交往的复杂性。间谍的交际_中没有信任,或者说“任何信任都是有限度的”。身边的每个人都在相互猜忌,稍有不慎就会丧命。在电影《风声》中,李宁玉说的一句话:“你们到底谁是真的? ”不仅是剧中人的困惑,也道出了当下社会人心的普遍焦虑。正是在这样两个方面,电视剧《潜伏》从荧屏走向职场,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余则成和翠平所演绎的兵不血刃的刀光剑影、如履薄冰的潜伏式生存,己变成了一个当代职场生存寓言,一种生存哲学。许多观众坦言,他们不是把《潜伏》看做谍战片,而是看做一部关于“办公室政治”的剧集,一部职场“教科书”。人性的弱点、社会的逼仄、情感的纠葛、生活的浮躁都仿如现实生活的再现和演绎,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当今受众在重重的社会压力下,真实自我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裹挟之中所产生的复杂多变的心理状态,让人产生一种虚实难辨的错觉。
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影响人们的心态,进而决定广大国民的心理诉求。当今这个物化消费的社会,引起许多人的失望、恐惧、沮丧、绝望等“焦虑症”。人们对自己、对生活越来越失去了信心,急需一种积极向上的引导,以此挖掘潜藏于人内心深处的力量,形成社会发展的新的“爆发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如果在现实中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就会寻求一种“虚拟型的满足”或“替代性的满足”,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就在于人可以以精神性的满足替代实物性的满足。考量我们的大众传媒,影视剧作无疑是最佳的满足人类的“虚拟性需要”的工具,在今天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影视剧作俨然已成为大众传媒奉献给受众的一道美味的“文化快餐”。而谍战剧因为契合了当下观众的心理需求,实现了现实生活中观众的精神性的满足,缓解了背负生活重担的人们的心理压力,成为医治现代人“焦虑症”的一剂良方。持续热播的“谍战热”再一次证明了电视剧的创作,与受众心理的成长与迷失具有微妙的联系,只有契合了时代性的受众心理需求,才可能生产和播出真正的优秀影视作品。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已点赞好评,好棒的作品,加油!能为《此间少年》点一下赞吗?
可以看出作者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值得推荐。
赞一个
赞
欢迎来翼书网上传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