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全息养生
真圆阿奢黎著
第一章:全息养生
前言
全息养生概念
全息养生的内涵——眼耳鼻舌身意之养生
佛家的十二因缘法与现代气象物理学的蝴蝶效应原理在全息养生中的意义
《道德经》的全息哲学科学简牍及其养生意义
《了凡四训》与全息养生
佛家的三皈依与全息养生
全息养生的哲学科学理趣——合气至道
经络理论与全息养生
瑜伽术与全息养生
四无量心行与全息养生
六波罗蜜多旨趣与全息养生
第二章:人类全息养生之道——衣食住行
饮食
语言
情志
行为
感恩
人类与“鬼神”友好相处的全息养生意义
第三章:人类文明的延续和提升
灾难的全息意义乃是人类身口意三恶业之必然果报
人类疾患的全息哲学机理分析
全息哲学科学的佛法关于人类机体之病因分析
人类之言、行、思三业与全息养生
人类最基本的行为底线——五戒及其全息全息养生理趣
人类疾患的全息哲学因果关系
人类自我救赎——《十善业道经》的全息哲学科学思想
六度万行是全民全息养生人类文明延续的保障
人类行为和道德体系的重建
全息养生是于衣、食、住、行中念念善愿、善行
前言
养生,顾名思义“休养生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岁月中逐渐发展出了各种曾经辉煌的文明,如亚特兰蒂斯、米诺斯、玛雅、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文明等,然这些曾经辉煌的文明要么因为灾难要么因为人类自身的欲望无节制而毁灭,今天只留下残根断壁。在世界各种文明历史长河中,唯有东方的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延续至今没有陨落。文明的延续更是人类宏观范畴养生的内涵,大略比较下东西方文明的盛衰,文明中的哲学思想无不或隐或显地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东西方哲学思想的主要差别在于西方哲学几乎完全割裂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即要么唯物要么唯心,而东方哲学则平等对待物质与精神。
现代人类文明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而现代科学技术恰恰忽略了与物质对应的精神,如果人类不将精神的提升作为重点,现代科学技术最终只会将人类引向不归之路。回顾所有陨落的西方文明曾经的辉煌、前瞻现代科技给人类及地球所带来长足发展中潜在的灾难和困扰,文明的良性延续发展亦即人类的养生将成为今后生活的主要议题。从全息哲学科学角度言,人类文明的延续、人类的养生终将落实在人类自身行为举动、语言和思维等方面。
休者,歇息、赋闲、整顿、停止乃至于死亡之谓,是以工作、学习、生活的间隙、闲暇或者退休后的身心调整、生活工作节奏的适度,乃至于生命即将终结前的适应、预后等等,合理休息是全息养生的必要内容。
养者,培植、抚育、供给,身心物质营养、精神营养的摄取、正能量言行思的呵护、对于老人的赡养和孩子的培育都关乎养生。
生者,孕育、萌发、成长、存活、维系,生育与种族的繁衍一直是人类各个民族关心的话题,不仅人类自身生存,子孙后代之生存尤为重要,这就是人类的发展之养生。
息者,呼吸、消停、平静,生命只在呼吸间,让烦恼消停,让内心安宁。身心安宁适悦就是养生的目的。
在个体,养生即生活、学习、工作中自身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之节奏、频率、效率之维护增强,同时还包括与我们肉体共生的微生物之和谐平衡关系的持久维护,以及与我们灵魂共生的他种精神生命——鬼神的和睦相处。简言之,全息养生乃由出生到生命停止的身、口、意之积极正向活动,在佛家谓之善业,在道家谓之清修,在儒家谓之慎独,在世间就是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家庭,养生则是家和、安宁、适悦、生活质量、生命质量、风水、阴阳宅的维护。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和睦圆满,希望使家人健康安宁,希望生活充实健康,那么究竟如何实现这些美好愿望?唯有通过全息养生。
在社区,养生则为环境的治理、治安、消防、水火、卫生、人们之间的睦邻友好互帮互助,以及社区精神面貌的提升,这就必然涉及教育、道德伦理、行为规则的遵守等等问题。仅仅环境整洁干净美丽如画只是全息养生的基础,当其中人文因素趋向积极正能量时才是全息养生。
在民族,则是对传统文化、先祖智慧的继承发扬延续,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利用、兼收并蓄的大同精神,各个民族的团结、理解、尊重、协助都是民族养生的内涵,这就需要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包容态度。
在国家,养生则是国家管理者的健康、廉洁、奉公、亲民、在外交事务处理中与睦邻国家的友好相处,负责国土安全和全民精神面貌的提升,兼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对于邦国、全人类、世界的健康之推进。
全息养生则是对系统全部因素进行考量的养生,因缘法即蝴蝶效应原理告诉我们,系统的全部因素决定系统最终的结果,所以系统的全部因素都必须加以考量,故而唯有全息养生方才是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养生方式,因为全人类共生于一个大系统——地球上。
宇宙的物质运动与精神运动都有其规律可循,如果个体顺应规律则生命质量必然风生水起,若违反规律则易老病死。在养生,这种规律谓之“养生之道”,在智慧,这种规律谓之真理。
现代人的思维被狭隘的现代科学观所左右,几近赤裸裸地、机械地、原科学教旨主义地思维宇宙和生命现象,对于“神性”抑或精神性的现象便只能感叹为“超自然”现象,甚至人们连神性存在与否都持怀疑态度。正是这种偏颇狭隘的哲学世界观,人类在现代科技文明辉煌的表象中逐渐步向不归的深渊。
与现代人截然不同的是我们的祖先相信神鬼的“存在”故而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道德伦理警诫,正是这种警诫使人们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较高层次的道德精神层面,诸如“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知书达理”,人们的相互关系也比较和睦融洽。如果不能接受哲学逻辑中关于精神性的思辨,养生中“精、气、神”的“养神”则无从做起。“养神”概括之即对于人类灵魂的养护,然大千万有悉有“神识”,故而养神亦是对内外环境中一切精神生命的养护。
在现代科学的引领下,技术的发展无可厚非地带动了人类文明的长足发展,然而这种一味片面的“科学”痴迷却同时将人类引向机械、物质的恶性循环中,人类的精神层面越来越萎缩,几乎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人们一夜醒来会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被物质化的追求所包裹,灵魂的自由追求几乎被窒息。人们失去对于“鬼神”的敬畏、对于“先祖”的膜拜,不再礼敬“天、地、君、亲、师”,于是乎益发“胆大妄为”,“监守自盗”、“飞扬跋扈”、“贪污腐化”的现象日益严重,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如此种种皆是“子不养”之表现,故而人类的养生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严正面对的议题。
与此相反,我们睿智的先祖在三、四千年前四大发明的时候并没有继续科学技术的发展,何以故?缘“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使然,是以直到今天,火药依然用来做庆典用的烟火和爆竹。在偏颇的科学原教旨主义者看来是我们的祖先固步自封保守不思进步,恰恰相反我们的先祖睿智地维护了养育我们的生存环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全息的哲学科学,其核心便是“物质、精神”的协同、平衡发展。
人类被现代科学引向繁荣还是驱向灭亡?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无不缘于人们精神性的衰竭。审视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史,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所有古代文明的谢幕都缘于物质的极度发展和精神的超级堕落——物质、精神这一哲学基本矛盾的平衡制约关系严重割裂,而炎黄文明持续六千年之久正是缘于物质和精神的协同发展,即“天人合一”的全息哲学科学观。
是以,人类的养生应该是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的养生。
“全息”顾名思义包含“全部信息”,依照蝴蝶效应原理来理解就是系统全部因素。人类的一个细胞既然可以克隆出来一个全新个体,亦即人类的一个细胞包含人类机体的全部信息,同理可以推知一个人类细胞也包含生命的全部信息,包含地球的全部信息,更包含宇宙的全部信息,这便是广义的“全息论”。是以佛家云“一微尘涵三千大千世界”,缘一粒“微尘”涵括宇宙和生命的全部信息。何以故?设若宇宙由“奇点”爆炸而来,“奇点”就是质量无穷大体积无穷小的“微尘”,由此而形成今天繁复的宇宙万象和生命形式,是否宇宙与生命的全部信息都包含在“奇点”中?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全息养生顾名思义就是系统全部因素的“休养生息”,换言之人类所居住环境中一切身心内外因素的全面养生。缘系统的全部因素决定系统的结果,系统的健康稳定在人类的养生中就显得至关重要,故而必然涉及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综概归纳即思维、语言和行为之养生。纵观传统文化释道儒的养生理念,佛乘密法中的“三密相应”乃最为究竟的养生途径。
哲学是逻辑思辨推理的学问,传统释道儒文化之智慧真如自始至终都在阐释宇宙万象、人生之本然理趣与秩序,它们无不是探讨精神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其哲学思辨是现代哲学科学不能望其项背的,故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全息养生理念比之唯物实证的现代科学更为全面,因为只有全息哲学才是探索生命和宇宙真相的理论体系乃至于智慧体系,此正广义的“科学”之涵义。
全息养生既重视物质性同时兼顾精神性,关于精神性,在哲学观念不脱教条主义的宗教中谓之曰信仰,在行为称之为善恶,在哲学谓之曰形而上。如果人类要正常有序地发展文明,就不得不考虑精神的升华,人类的养生焉能例外?全息养生遵循“因果关系”规律,而因果关系规律的确是宇宙间万有无不遵循的必然规律,各种教条主义哲学中哲学思辨不完善处恰恰是不能堪透因果关系规律而流于肤浅的形式主义。比如在某些宗教中几乎随处可见“流我血、流我兄弟姊妹血者,我必然流他血”这种未能洞悉因果关系的信条之滥觞,唯在佛法、道家哲学思想中,洞悉了“缘我,我的兄弟姊妹在因地流过别人的血”,故而将“流我血流我兄弟姊妹血”视为因果报应。所以,遵循因果关系规律的全息养生方是人类继承发扬延续其文明的最终途径。
关于“全息”,末学在94年和钱学森先生书信讨论的时候曾经提出这个概念,其核心思想即“一粒尘埃携带宇宙全部的信息!”受当时在世的山东大学生物学教授张颖清的“生物全息律”影响,末学结合佛法、道家、儒家《周易》哲学思想中的观点写了一篇文章呈寄了当时国防科工委主任张震寰将军、科学泰斗钱学森和另外两位《周易》理论家和实践家。唯有钱学森先生亲笔回信,后来才知悉张震寰将军已经故世。
提到张颖清教授,据说在他受到现代科学原教旨主义教条思想者攻击之前,在给学生上课时讲到“有一天从我身上割下一块肉,在实验室可以培养出另外一个我”,当时听讲的学生无不哄堂大笑,大约以为这个老师“神经错乱了”。后来的英国“多利羊”克隆成功证实了张颖清教授的理论,然张教授已然撒手尘寰。
在和钱学森先生书信交流中,末学开门见山提出了两点:一者钱老先生我早认识您了;二者您也早认识我了。关于第一点似乎没有悬念,50、60、70后的人群几乎没有不知道钱学森、陈景润、华罗庚的。然第二点很容易被武断地认为是“妄语”,好比说“我认识习大大,习大大也认识我”一样荒诞不经。当时钱学森先生亲笔回信的契机大约缘于末学借用“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阐释,然当我看到钱学森先生回信中“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搞科学研究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原则”这个断语后,便觉得钱老先生很忙我也没闲工夫继续讨论了。
全息养生恪守全息哲学科学的两个层面,一者物质科学,二者精神科学,两者不可偏废。物质科学乃今天所言的现代科学,其研究必然遵循可观察、可操作、可重复、可测量;精神科学乃是人类心灵活动的领域,要靠人们的心解读感受,不可观察、不可测量、难以重复。当一个疑问者提出“请证明精神性”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已经从根本上把物质性与精神性混为一谈了。比如今天做了一个梦,明天能否操作设计再重复做这个梦?诸如此类的疑问根本的误区在于哲学观上逻辑的幼稚所致。全息养生从物质层面落实到人类的思维、语言、行为,细化到衣食住行,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性,从精神层面则注重价值观的提升和灵性的升华。
无论唯物主义抑或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流派共同承认物质与精神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且互相转化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然此二流派均未从哲学逻辑上明确回答物质与精神如何互相转化,而在东方哲学的佛法、道家、《周易》和中医理论中都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物质与精神可以互相转化,其间必然存在一个“中转站”式的“临界系统”,正是这种临界系统完成物质与精神的互相转化,观察大千世界万有,唯有生命形式是物质精神一体性的,故而“临界系统”只有在生命形式中寻找,在生物生命链上人类居于最顶端,那么人体必然存在物质与精神的转化系统,这个系统必须具备物质的功能性或者可观察性,同时具备精神的不可测量然可感知性,符合这一条件的正是中医的“经络理论”和瑜伽的“三脉七轮”理论。全息养生正是释道儒哲学思想围绕人体经络系统或者瑜伽的三脉七轮系统来细化和操作的,佛乘密法的三密相应正是实践这种哲学智慧的最佳途径。
中医、瑜伽的哲学思想非科学原教旨主义的幼稚儿们所能理解的。现代科学最幼稚处就是完全忽略了精神性,因此只好将其理论不能诠释的发生于自然界的类似“临界系统”的现象归类为“超自然现象”。现代科学于今日发现自身的发展已经穷途末路,与此同时也将人类引向灭亡。日益复加的各种流行性疾病、自然灾害都是明显的预兆,在佛教将其称为众生的“共业”。
一个系统要维持其稳定发展,各种因素就必须维持相对和谐稳定的关系,如果其中一种因素改变则可能导致系统的不可逆变化,人类的身体更不例外,比之其他系统要求更为严格。可以设想一下西医对待人体的所谓“科学态度”,我们直观地认为西药药效快,作用明显。然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非常严重值得关注的问题即西医的每次治疗都是在系统中介入从“蝴蝶效应原理”角度来分析极其消极的连锁效应的无穷无尽“煽动翅膀的蝴蝶——定时炸弹”,西医的方法学研究并未就药物对人类机体的长远系统效应做出研究,只凭阶段性的实验就“认定”有效抑或无效。如四环素牙齿、链霉素对肾脏和听觉功能的损害等等都是“近视”的结果,纵观西医的治疗就是医好了耳朵可能伤及了眼睛,医好了肝脏可能损及了肾脏如此等等。所以西医的治疗,人类的健康总体趋势似乎并未改观多少。如果简单将人类今天的寿命延长归结为西医发展的功劳,似乎失之偏颇,难道世界长寿之乡巴马、书法家中长寿趋势不能更说明些问题?相比较而言,中医的所有药物都是自然物质如植物、动物、矿物,对于庞大复杂的人体系统而言,究竟是用简单的实验室生产出来的化合物好呢?还是用最为复杂符合自然整体性的自然物质好?比如食用五谷杂粮好还是每天喝点氨基酸,吃几片维生素,喝点矿物质合成饮料好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物质性和精神性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同理物质能量与精神能量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亦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在人类发展的今天再辩论谁决定谁似乎意义已经很微弱,因为随着矛盾的转化,系统中的物质、精神换位,此时物质决定精神,彼时则精神决定物质,唯物、唯心的争论结果就是教条主义的滥觞,人们似乎更应该看到两者的不可分裂性。传统的道家太极“阴阳鱼”表达的就是阴阳,换言之物质与精神相互转化的生命和宇宙规律。
生命体的存在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不仅是物质化的生命链,同时还延续为涵括生死的精神化生命链。精神性的生命体通俗讲乃是“神、鬼、天、仙、佛等”,不能因为没有看见没有听见就否认它们的存在。精神化的存在不能用物质实证手段验证,而是靠人类的心灵感知和解读。
由此全息养生可以简单概括为:物质养生结合精神养生;物质能量补充结合精神能量补充;物质生命维护结合精神生命维护。涉及人类自身、环境、物质界、精神界(虚界)。
全息哲学科学中物质与精神的互相转化,在佛家亦即“色空不二”。由此亦可推论,设若要全息体解《心经》,不于事相上结合“经络”或者“三脉七轮”之“临界系统”实修,则很难体悟大乘佛法的般若思想,换言之佛是大医王的养生效用也正是在临界系统上体现出来。
东方哲学最突出的观点便是“天人合一”,“我与宇宙乃为一体,我与其他一切生命体乃为一体”, 这正是全息哲学科学思想的特征。这种一体性乃是精神的一体性,物质构成的一体性,并非我的物质之身就是你的物质之身。然缘于一体性,我之养生亦是他人的养生,亦是环境之养生,亦即天、地、人之养生。
中医、《周易》、《黄帝内经》、《道德经》等无不是全息哲学科学的典范,更遑论佛教,佛教乃最完美的全息哲学科学体系。故而养生若依据全息哲学科学观,则为涵括一切的全部系统养生。
科学乃求真之行,求真就应该更重视真理性,真理则有物质真理和精神真理,如果仅仅变成物质化盲从便不复称为科学了。人类何去何从,完全取决于自此而后的养生观!
二十一世纪下半叶将是“全息哲学科学”的时代,偏颇的现代科学已经将人类推向灭亡的边缘,惟有纠正“唯物实证主义”所造成的人类价值体系和精神、行为理念的错误,人类的文明才能得以延续,而拯救地球和人类文明途径亦将是全息哲学科学即佛法所提倡的“十善道”!随着人们世界观的智慧性提高,守护身口意之全息养生也将大放异彩。
依照因缘法或者蝴蝶效应原理,现代医学的还原法诊断治疗会产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消极蝴蝶效应”影响,虽然技术在长足发展,然生化医药对人类身心所造成的损害已经不可逆转,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饮食饮水污染问题等等推波助澜,加之违背自然规律的转基因食品被居心不良之徒大肆推广,人类的身心健康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因此养生将成为社会产业的一大领域。
有一个误区必须澄清,养生产业非其他产业以成本效益分析和最大化利润为目标,而养生产业投入的是金钱获得的是身心健康,换言之养生产业的收益乃以身心健康的提升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来衡量而非金钱。
全息养生乃由一点及于全面的养生,即包涵生理也包涵心理、社会适应、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动植物的关系、人与天地神明的关系。形而上的诠释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协同养生。
父亲的精子、母亲的卵子结合成一个受精卵,孕育一个新人类个体,也就是说“一个受精卵”与一个人体“全息”。因此人类的养生就是从精子与卵子结合开始,好比种子、土地和最终庄稼收成的过程之初始。《道德经》第六章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兮!其若存!用之不堇。”狭义体解便有这层含义在内。
东方哲学的佛教、《道德经》、《周易》、《中医》都是全息哲学科学的智慧结晶,全息养生毫无例外必须采纳释道儒哲学的智慧养生观。
佛法是“物质”与“精神”“全息统一”的最完美哲学科学体系,依照佛法的如法修行就是全息养生的具体落实。
人们今天的一切如地位、财富、名誉、健康等都是“物质”与“精神”全息“合气”与否的物质化表征,一切“天灾人祸”都是人类的身、口、意三业之“物质”与“精神”“非全息合气”的必然结果。“合气”不仅指当下,亦涵括与过去、未来的“合气”。故而依照佛家的哲学智慧观,养生就必须是守护身口意而与内外环境中有情、非情的物质、精神信息能量交流,亦即“相应”,唯“合气”乃相应,故而大菩提心的表现就要落实到四无量心行即慈、悲、喜、舍!
生命、物质、灵魂无所谓起源亦无所谓终结,表象只是圆环上周而复始的变化,在一个圆环上任何是“起点”的点必然是“终点”,更形象点好比“莫比乌斯环”;地球内文明和地球外文明亦“全息”,生命与“鬼神”亦“全息”。宇宙的内在规定性就是“虚、实”的形态转转,诚如“太极图”的涵义所揭示“如环无端无有穷尽”的“万花筒”,没有起点也无终点。发展或者毁灭只是“合气”与否的物化表现,“合气”则健康有保、人类文明延续,“不合气”则疾患、人类文明灭亡。
如果我们从狭义的角度看待养生,无外乎个体身心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然从广义上言,个体的生理健康涵括我们机体与内环境中微生物的“合气”共生,与外环境中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的合理谐调,精神健康则涵括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及与我们灵魂共生的“鬼神”的和谐相处,社会适应良好则涵括待人处事接物各个方面的完善。如果没有微生物尤其是我们体内的微生物,人类要生存完全不可能,因为在物质生命链上人类处于最高层次,其下任何一个环节断裂人类都将遭遇毁灭。如同与我们的机体共生共存的微生物,与我们的灵魂也必然共生共存着其他“精神生命”——鬼神。从此意义上言“无神论”的说教显得十分荒谬,无异于掩耳盗铃。做到与身体内外的有情相安,与身心内外的鬼神相安方是全息养生重中之重。相安就是“合气”,就是人类与内外环境物质、精神信息能量的正向积极交流。
人类生活在宇宙大系统中,最起码在地球上与其他动物、植物山川大地等共生,如果结合全息哲学科学之精神生命内涵,则人类同时与各种鬼神共生与天地之间。因为处于一个大系统中,因此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影响都关乎我们的养生,因为系统具有“蝴蝶效应”作用,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或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人类寄居于地球并非地球的主宰,地球也有自己的“灵魂”,因此人类的养生首先必须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同时还必须与其上的一切生命和谐共生,更必须放下现代科学的无知,敬畏这个时空中的一切精神生命。唯物主义的所谓“无神论”论调将我们带进一个只崇尚物质的拜金主义社会,因为人类有限的感知能力不能感受精神生命,于是乎更为变本加厉地亵渎神灵。如果要养生则必须守护身口意,换言之正能量的行为、语言和思维。
关于精神生命,我们的智慧先祖论述很多。在东方传统文化里面,“鬼”是各种物质化生命体死亡后进入阴间(与物质宇宙“一合相”的精神宇宙)而成为“魂魄”(对应于物质生命的精神生命体);“神”泛指神仙,是各种物质抑或精神生命体通过修炼达到的一种具有种种非凡法术神力的精神信息能量状态。鬼神乃精神生命体,故而人类的五官不可能感知,然身心却可以感知。古人采纳祈祷、祭祀等等方式来与鬼神进行交流不可谓不智慧也。比如《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古代祭祀之礼分为天神、人神、地祇。
“人神”,指死去的祖先。如《周书·金滕》记周公旦语:“多才多艺,能事鬼神。”后凡人死,认为其鬼神灵魂不死,则称为鬼神。如《墨子·明鬼下》云:“有人死而为鬼者”。《礼记·祭法》云:“人死曰鬼。”
1949年,台湾发生了一件轰动全球的借尸还魂事件。事件的主角名叫朱秀华,该女十八岁那年坐渔船在海上被歹徒抢劫财物后沉尸海里。之后,她借助台湾麦寮乡刚死之女林罔腰来还魂人间。在林罔腰出殡当天,其尸体竟在众人眼前突然坐了起来,并对众人说“我叫朱秀华,我已借助林罔腰的身体复活。”时林罔腰的先生吴秋得等众人都给这情景吓呆了。事后这件“借尸还魂”事件公诸海外,全球的灵异学家包括美国、日本等地都前来台湾访问这位朱秀华女士,一时成为轰动国际的焦点人物。
这个特殊事件不可复制,缘于精神现象的不可物质实证性,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却诠释了鬼神、灵魂“存在”的现象。古代先祖正是基于这种哲学思维才有各种形式的祭祀天地人三才鬼神之仪式。如始建于明永乐十八(1420)年,初名天地坛,经明嘉靖扩建、改建,将天地坛改名为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春季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祈天的圣地。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的地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地祗的地方。
关于“鬼神”我们的先祖一直尝试做出定义或者解释。如《管子·内业》云:“精气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周易·系辞上》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以余自己的体解“精气”可以理解为物质肉体,而“游魂”则可以诠释为精神生命。“物”者有形有性可以测量,“变”者不可捉摸难以测量。《礼记·郊特牲》则云:“鬼神,阴阳也。”“阳”者为物质,“阴”者为精神。“阴阳”者即精神生命体——鬼神。
《史记·五帝本纪》云:“帝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其中“依鬼神以制义”可以理解为恭敬精神生命而制定人伦道德教诫,故而有“举头三尺有神明”之警示。
关于我们身体内的微生物,例如肠道菌群数量无以计数,而我们生命要维护正常机能,与我们肉体共生的微生物就是不可或缺的。佛家《食时偈》云“我身中有八万户,一一各有九亿虫,济彼性命受信施,我成佛时先度汝。”就是典型的运心善待我们机体微生物的最佳行为方式,缘于我们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和衷共济。人类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将狼驯化为家狗,那么用感恩的心念也会将我们体内的微生物驯化为与我们机体细胞成为亲密的伙伴关系,而这无疑将会很有助于我们的健康长寿,此正全息意义上的养生也。
言及养生,必然关乎我们的身心之诞生,如此便衍生出两个基本问题:一者,我们的肉体是如何诞生的?乃至于人类是如何诞生的?二者,我们的灵魂是如何诞生的?乃至于人类的灵魂之意义为何?
似乎很简单,父亲的精子母亲的卵子结合成为一个受精卵,于是受精卵在母亲子宫内不断分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便诞生了我们的生命。如此,养生便起始于父母行房。故而古代养生术多涉及性生活养生,而不仅仅作为欲望满足的方式。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在一个气氛融洽祥和的氛围中个体安宁适悦抑或是“针锋相对”、“剑拔弩张”的氛围中个体身心适悦?那么受精卵的形成发生发展分裂繁殖乃至成胎亦然。现代人乐此不彼的胎教其实亦是此理。
然在佛家修行,禁欲在作为严格的戒律标准而用以判断修行人的真实功夫。因为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脱离苦海也是遥遥无期,如果能节欲息贪,则可以做到清净,并于三昧禅观中取得质的突破。然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规范都将房中术屏蔽为“异端”或者“淫秽”话题而加以约束,修行以利生为菩提心根本,我们便毫无保留地随喜赞叹。如果我们深入经藏,广泛体读大乘般若思想,便会有全新而自在的认识。
然人类的诞生呢?则远远不是如此直观,至今人类的认知还不能令人信服地表述人类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宇宙与生命的发生发展变化犹如拓扑学中的莫比乌斯环,没有起点没有终点,如环无端。而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正如莫比乌斯环的唯一单侧曲面。传统道家的双鱼图案就是莫比乌斯环的平面表达,“无中生有,有生万物,周而复始,原始反终”。犹如宇宙压缩为奇点,奇点复变化为宇宙,其中的一切万有在此运动过程中全息等比例地膨胀或者压缩,是以有《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究竟是庄子梦见蝴蝶还是蝴蝶梦见庄子,如果在一个全息等比例地压缩或者膨胀的宇宙运行过程中,似乎答案显而易见。
为何炎黄民族自谓“龙的传人”?孰不知在人类的生命形态出现之前“龙”的生命形态就是我们的前身?万花筒变化万千,然其内容并未改变,只是排列组合的变化呈现出来各种不同的形态图案。宇宙的内容依然,可以谓之曰“混沌”,亦可以谓之曰“零”,亦可以谓之曰“无穷”。从此全息哲学科学逻辑上言,探索生命如何诞生或曰人类如何诞生就是探索究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自然不可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人类迄今的所谓科学理论都仅仅是于有限时空中所做的有限认知,如果扩展到无限时空中,这些认知将变得肤浅。比如一个平面,无限压缩将成为一个“点”,无限延伸则成为一个无限大的“球面”。在有限时空中,两条平行线不能相交,而在无限时空中呢?在无限时空中没有有限时空中的平面与直线问题!设若宇宙的发生发展变化乃是由“奇点”膨胀,再压缩成“奇点”周而复始地运动,宇宙中的任何生命形式犹如万花筒中的内容物,只是不断改变着表现方式而已。故而生命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只是不断从一种形态变化到另外一种形态。好比蝴蝶产卵,卵孵化成蚕,而蚕结茧成蛹,蛹破而化为蝴蝶。明白这个道理,那么生与死的问题也得到了理论性阐释,“诞生”并非起点,“死亡”亦非终点,而是物质生命由“生”而有,精神生命由“死”而成。
如果生命的形态在宇宙的发展变化中不断改变,全息养生就是“混沌”养生,亦即“有”或者“无”的养生,换言之“物质养生”与“精神养生”。
由于物质与精神可以互相转化,故而关于“灵魂”的诞生之疑惑亦可得以阐释,“灵魂”或者“鬼神”都是物质生命转化为精神生命后的阶段性表现形式,“上帝”、“真主”只是一种精神生命形式,宇宙并非由他们创造。宇宙从无到有,有归于无,周而复始原始反终。
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量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都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诠释宇宙和生命,仅仅是局部性地加以表述而已。
现代科学研究的误区就是割裂了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和狭隘的理论体系不可能给出实质性的生命、宇宙诞生的理论,未来也不可能给出一个合理理论,除非现代科学走出实证主义的的狭隘误区而结合进精神性因素。比如对比研究,两款样品从理论上完全相同,实验的结果似乎应该是接近相同的,然这两款样品一个出自实验室,一个出自古代墓穴,加之“蝴蝶效应”存在,这样的比较研究是否很能令人信服?实验室和墓穴中即使完全相同的样品携带的精神信息一样吗?因为精神现象不可测量就否认其“存在”,至少从哲学逻辑上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在佛法中,宇宙和生命起源得到了深刻阐释,这就是“色空不二”。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也正好诠释了佛法中“色空不二”的般若思想。然现代科学理论由于其“物质实证”的局限性,故而宇宙大爆炸理论并非究竟。
同样,道家的哲学思想“混沌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而复始原始反终”也比较合理地阐释了宇宙及生命的发展变化规律。是以佛陀时代东方的圣人老子也证悟了宇宙至理,然老子明察世间一切万象悉皆遵守自身因果关系规律,所谓“自业自得”,故而骑牛出函关。而释迦牟尼佛在明察因果关系规律的基础上更深谙因缘法,正是一切因缘际会才得以证悟佛道,故而佛陀行于世间并以感恩报恩的方式引领群迷出离灾难深重的娑婆六道轮回。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成了佛陀与自觉而未觉他的辟支佛的根本差别。由释迦牟尼佛证悟的法教就是根本的全息养生法。
由于宇宙的运动性特征,使得数千年来人类一直试图找到“原始动力”,甚至近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也尝试建立“大统一场理论”,如果生命与宇宙的的发展变化是不断循环往复的,“原始动力”的纠结就确实纠结了,相比较而言或许尼古拉斯特斯拉的“重力动态系统”理论更为接近于诠释宇宙万有的运动。
由“奇点”爆炸形成今天的宇宙并非“无因”的,而是宇宙的本然因果关系规律在起作用,同时宇宙的“内在规定性”(即佛家的‘无自性’)便会依据“物质、精神的相互转化”规则而形成宇宙万象。故而,生命属于宇宙内在规定性的范畴,由“奇点”到宇宙,再由宇宙到“奇点”的循环往复中始终遵循着物质、精神守恒和转化的规律。
灵魂也无所谓起源无所谓终点,因为灵魂属于精神,物质和精神是矛盾统一体,互相影响互相转化。正是因为可以互相转化,才有“色空不二”的绝对真理。
因为物质与精神可以互相转化,故而物质依然守恒、能量依然守恒。在“奇点”中物质与精神全息压缩为“空”,换言之物质与精神等同于“奇点”。从此意义上看,全息养生就是身口意与内、外环境中一切人事物、鬼神、佛菩萨、动植物的全面“合气”之信息能量的循环利用过程。
宇宙的全息性就是整个宇宙可以从最微小的“粒子”得到阐释,其中纷纭万有也必然是全息的。正因为全息性,所以体现在当下人类世间福报和出世间福报都应该是全息性地努力。认识宇宙和生命对于人类而言只要通过认识自身便能得到答案,这种认识就必须是物质精神的同时认识。人类的养生也就必须以人为本,全面系统地考量一切信息因素,而不是仅仅做表面文章,诸如保健药品、锻炼、预防等,而必须是身口意与内外环境的真实“合气”!
本书为当今绝少的顶尖高僧大德真圆法师所撰,法师由西方科学出发而入佛门,显密双修而证大智慧,得无上法门,此书是法师修法的重大成果,显示了佛法的无上妙境。同时,法师注重实修,本书的后半部分将连载实修次第的内容,请各位关注!各位也可以直接点击法师名字,关注法师,给法师法站内私信,法师会常常来这里给大家指引。
当代高僧,有幸结缘,阿阇黎吉祥如意。
当代高僧,有幸结缘,阿阇黎吉祥如意。
当代高僧,有幸结缘,阿阇黎吉祥如意。
此生能遇到真圆阿阇梨,能读到阿阇梨的著作,过去世中必定内心种下佛法的种子,这一世得到阿阇梨法灌溉必定生根萌芽。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哇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