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奥哈拉32岁,照她那个时代的标准看,她已是个中年妇人,生了六个孩子,其中三个已经夭折。
从斯嘉丽能记事起,她母亲便一直没变过,无论是称赞人或者责备人,她的声音永远那么柔和甜美,尽管在杰拉尔德这个热热闹闹的家里,每天都要出点乱子,她却始终能保持平稳高效的举止,即使在她的三个小儿子夭折时,她的精神也是平静的,她的脊背永远是挺直的。
母亲永远都是这样,她是力量的柱石、智慧的源泉,她能解答所有的问题。
杰拉尔德在21岁时来到美国。他来得匆忙,就像他之前和他之后的所有爱尔兰人一样,那些人有的比他好,有的比他坏;当时他的财产只有身上穿的衣服和旅费剩余的两个先令,以及悬赏捉拿他的那个赏格,而且他觉得,以他犯的那点事,根本不值得那么高的赏格。他本来几乎不记得他的两个哥哥--詹姆斯和安德鲁,许多年前,当人们发现奥哈拉家猪圈里埋藏着一批来福枪之后,那两个人就来了美国。现在他们已是萨凡纳地方的成功商人,年轻的杰拉尔德就是要到他们这里来。
他喜欢南方,按他自己的看法,他很快就成了南方人。但是,杰拉尔德还是杰拉尔德。他的生活习惯和想法确实变了,但他的态度举止,即使能够改变,他也不愿意改变。
杰拉尔德想做个庄园主。他有着爱尔兰人对土地的深切渴望,这个民族在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田地和猎场上成为别人的佃农,他想要看到自己的绿色田地在眼前展开来。
然后,命运之手和一手好牌给了他这个他后来取名为塔拉的庄园,让他从海滨搬到北乔治亚州的丘陵地区。
杰拉尔德闭上了眼睛,在这片寂静的荒地中,他觉得自己到家了。杰拉尔德买进更多毗邻的土地,庄园渐渐扩大,他梦想的白房子也变成了现实。
他完成了一切工作,这个矮小、精明而讲究实际、喜欢吆喝的杰拉尔德。
杰拉尔德同县里所有的邻居都相处得很好,除外了麦金托什家和斯莱特里家,麦金托什家的地与杰拉尔德的土地左侧相邻,而斯莱特里的三英亩瘠地则在他的田地右侧,沿着河流与约翰·威尔克斯家庄园之间的沼泽地伸展。
同县里所有其他人家,杰拉尔德都保持着愉快而亲近的关系。
庄园主的太太们最后才接受他。不过,当有天晚上,杰拉尔德的马已经跑上车道之后,威尔克斯太太--杰拉尔德形容她是"一位了不起的淑媛,具备沉默寡言这一罕见天赋"--对她的丈夫说:"这人讲话虽粗,却是个绅士。"这下杰拉尔德终于完全成功了。
杰拉尔德43岁的时候,身材粗壮,脸色红润,活像从体育画报上走出来的游猎乡绅,那时他开始觉得,塔拉虽然很珍贵,但光有塔拉和胸怀坦荡、殷勤好客的县邻,对他而言还不够。他需要一个妻子。塔拉庄园迫切需要一个女主人。
他需要一个妻子、需要儿女,并且,如果他不马上娶妻生子,就会为时太晚了。但是他不想随便娶个女人。他的妻子必须是一位淑女,出身名门的淑女,像威尔克斯太太那样有模有样,还要像威尔克斯太太那样会治家,能把塔拉庄园管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要同县里的人家结亲却有两个问题。第一,这里正当婚龄的姑娘很少。第二,更严重的问题是,尽管杰拉尔德已在这里住了近十年,他依然算是个"新来乍到的人",又是外国人。
杰拉尔德知道,虽然县里那些同他一起打猎、喝酒、聊政治的男人们都很喜欢他,却没人乐意把女儿许给他。
詹姆斯和安德鲁耐心地听完他的情况,但却不怎么支持他。
不过他们还是替杰拉尔德尽了最大的努力。詹姆斯和安德鲁都是在萨凡纳居住已久的人,在当地受人信任。他们有很多朋友,整整一个月,他们带着杰拉尔德从这家跑到那家,吃饭、跳舞、参加野餐会。
"我只看上了一个人。"杰拉尔德最后说,"不过在我刚到美国时,她还没有出世呢。"
"你看上谁了?"
"艾伦·罗比尔拉德小姐。"杰拉尔德答道,他试图装出漫不经心的样子,因为实际上,艾伦·罗比尔拉德那双微垂的黑眼睛可不仅仅只是让他能看上而已。
詹姆斯缓缓道:
"杰里,在萨凡纳,再也没有比她更不可能跟你结婚的女人了。她父亲是罗比尔拉德家族的人,这些法国人骄傲得不得了。她母亲--愿她安息--也是位非常高贵的淑女。"
"我不在乎。"杰拉尔德激动地说,"何况她母亲已经死了,而罗比尔拉德老头又喜欢我。"
"作为一般人,他是喜欢你,可作为女婿,他就不会喜欢了。"
"而且那姑娘也不会要你的。"安德鲁插嘴说,"她爱上她的一个堂兄,那个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菲利普·罗比尔拉德,她家里一天到晚劝她放弃他,可都过了一年,她还爱他。"
"那个堂兄这个月已经去了路易斯安那。"杰拉尔德说。
"他们宁可把她嫁给那个靠不住的堂兄,也不会嫁给你。"
杰拉尔德本人也不明白事情最后是怎样成功的。他只知道出现了一个奇迹。而且,当脸色苍白却十分镇静的艾伦将一只手轻轻放在他臂膀上,对他说"奥哈拉先生,我愿意嫁给你"时,他觉得自己无比卑微,他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有这种感觉。
对于事情是怎样成的,连大吃一惊的罗比尔拉德家也只知道部分答案,只有艾伦和她的嬷嬷知道那天晚上发生的全部故事,那晚上这位姑娘像个伤心的孩子似的哭到天亮,而等到她早上起床时,就已经是个下定决心的女人了。
"我要嫁给他。他是个好人。我要嫁给他,不然我就到查尔斯顿的修道院里去当修女。"
去修道院这个威胁最后让又困惑又伤心的皮埃尔·罗比尔拉德屈服了。
就这样,不再姓罗比尔拉德的艾伦离开萨凡纳,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她跟着已届中年的丈夫,带着嬷嬷和二十个"内宅黑奴",出发去了塔拉。
次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取名为凯蒂·斯嘉丽,是用了杰拉尔德的母亲的名字。
即使艾伦曾经后悔自己仓促决定同杰拉尔德结婚,也没有让任何人知道,杰拉尔德更不可能知道,他每次瞧着她,都骄傲得不得了呢。
她成了全县最受欢迎的居民。她是个节俭而和善的女主人,一个贤妻良母。
斯嘉丽一岁时,据嬷嬷看来,比女婴该有的模样更加健壮活泼,这时艾伦生了第二个孩子,取名苏珊·埃莉诺,人们常叫她苏埃伦;隔年又生了卡琳,在家里《圣经》中记名为卡罗琳·艾琳。接下去连生了三个男孩子,但都在学会走路之前就夭折了--三个男孩现在躺在虬曲的雪松下,在离大屋一百码远的坟地里,三块墓碑上都刻着"小杰拉尔德·奥哈拉"字样。
艾伦来到塔拉庄园的第一天,这个地方就变了。艾伦已经接受过每个教养良好的年轻太太都要接受的婚前训练,而且她身边还有嬷嬷,嬷嬷能叫最会偷懒的黑人也使出劲来干活。她很快就使杰拉尔德的家中有了秩序、尊严和文雅,她让塔拉庄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美景。
这座庄园的住宅没什么建筑设计可言,只是视方便与否而在各处陆续加盖房间,但是,在艾伦的关心和照管下,它有了迷人之处,弥补了设计上的欠缺。
艾伦的生活既不舒适也不愉快,但是她从未期待日子过得舒适,而且如果不愉快,那也是女人的命。这个世界是男人的,她承认这一事实。
她是在上等妇女的传统下教养大的,她从传统中学会怎样既承担自己的职责,又保有自己的魅力,而且她打算把自己的三个女儿也教育成高贵的淑女。在两个小女儿的身上,她成功了。可是生性像杰拉尔德的斯嘉丽,却觉得当淑女实在太难了。
艾伦用温和的告诫,嬷嬷则用不住嘴的唠叨,尽力将那些会令她成为好妻子的品质灌输到她身上去。
虽然她们把凡是淑女应该知道的东西都教给了她,但是她仅仅学到了表面的仪态。而作为这些仪态真正源头的内在优雅,她却既没学到,也不打算要学。
她到了16岁,托嬷嬷和艾伦的福,看起来甜美娇俏、楚楚动人,但她实际上却任性、虚荣、固执。
她从来没有多大兴趣去想明白事情的道理,因为她对任何人的内心,甚至她自己的内心,都一无所知。
如果说她不怎么懂得男人的心理,那么她就更不懂女人的心思了,因为她对她们更加不感兴趣。她从来不曾有过一个女性朋友,也从来不觉得需要有一个。对于她来说,所有的女人,包括她的两个妹妹,都是天然的仇敌,因为她们追逐的是同样的猎物--男人。
除她母亲,所有的女人在她眼里都一样。
艾伦·奥哈拉与别人不一样,斯嘉丽把她看作有别于其他人类的圣人。
斯嘉丽非常希望做一个像母亲那样的人。唯一的问题是,要做到公正、真诚、温柔、无私,人就会失去许多人生乐趣,还会错过许多多情男人。人生苦短,不该错过这些愉快的事情啊。等到有一天,她嫁给了艾希礼,年纪也老了,哪一天她有空了,她便会学着艾伦的做法。但是,在那之前……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