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楼下》故事大纲

  故事大纲

  (一)剧本说明:

  《楼上楼下》 是一部围绕房子变迁讲述人生奋斗励志的故事。时间跨度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距今。

  1、故事结构:本剧通过孟兰卖房、分房、租房、买房、盖房、捐房到创办养老公寓等一系列曲折故事展开。展现了孟兰从志气、义气、责任、追求到顿悟的思想变化过程。期间矛盾与纠结,奋斗与思索相互交织。呈现女主人公孟兰,从一个农家女,成长为国家干部,在掌握一定权力后,仍能不改初衷,拒腐蚀永不沾,改革开放后竞聘当上一个小企业经理,并带领企业走出低谷。退休后,关注家乡新农村建设的成长经历。

  2、剧情结构:失去——获得——主动放弃——奋斗——获得——放弃。(起:卖掉房屋,承:分房、管分房,转:退房、买房、盖房,合:弃房)

  (二)主题

  每个人都有最初的梦想,痛苦源自贪婪,贪腐源于诱惑。拒腐更需要信念的坚守。坚守最初的梦想不乏一个有信仰的人。本剧试图引导观众寻找自己最初的梦想,在漫漫人生旅途中获得持续的快乐。揭示幸福就是追寻最初的梦想!

  耳熟能详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社会主义梦想,曾激励了一代人,当人们拥有这一切的时候,对幸福的感观是不同的。失之得之,折射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古人云:“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领悟哲人所述:“人生应该存在着三种境界,我们把它形象的比作三层楼。第一层是人的物质世界,第二层是人的精神世界,第三层是人的信仰世界”。感悟“人生三层楼,你住几层楼?。

  (三)剧本亮点

  剧本以农村、煤矿、城市生活为主要背景,结合了民俗,童谣、现代建筑、流行时尚等元素,以锣鼓、葫芦瓢、手风琴、为主要道具,凸显人物性格特征。

  期间采用当地民俗威风锣鼓烘托气氛,显示地域特色,能够给人视觉冲击。

  1、本剧突出特点是关注了时下热点话题:房子、腐败、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奋斗、信仰、什么是幸福------、

  2、一个“萝卜开会”的微信群的建立,揭秘了一你家人过去岁月的喜怒哀乐。

  3、一个抑郁兼躁狂的男人,在法庭上,面对提出离婚的女人,唱起一首歌,感动了法官,也会感动观众。

  4、大上海楼盘夜景,如梦如幻,情景交融。让人产生幻觉,联想到一个个房子里奋斗着的一群人或一个家族。

  5、揭示幸福快乐的密码,感悟人生三层楼,你住几层楼?

  6、威风锣鼓,童谣,怀旧歌曲,现代气息随剧情不断变换,伴随着人生的思考与考量,落下帷幕。

  (四)剧本风格

  正剧、人物传记类型。写实与梦幻情景交融,浪漫与诙谐如影随形。

  (五)人物思想线

  1、主要人物孟兰思想成长线:

  本剧通过孟兰卖房、分房、租房、买房、盖房到办养老公寓等情节,展现了孟兰从立志到责任、追求到顿悟的思想变化过程。期间矛盾、纠结奋斗相互交织。主人公少年时期为一句话激励其自食其力,体现了一个少年的”志气“;一句“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脚”的承诺,信守一生,在处理职工矛盾纠纷、分配房屋、体现了她的行事风格和做人原则。有权了,拒腐不沾,体现了主人公的信念和人品;儿子涉诉事件改变了她的生活。八十年代以后,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转型,人们的“三观”发生了变化。房子分不到了,要购买变为私有财产。曾经的合作伙伴,为了各自的利益,可以诉诸法院。在情与法,赢与输的较量中,演绎着社会文明的进程。在索取与奉献,得到与失去碰撞中,诠释人生。回顾人生历程,感悟“行易知难”;“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发出精神自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幸福就是追寻自己最初的梦想的感叹! 继而,情感升华,领悟哲人所述:“人生应该存在着三种境界,我们把它形象的比作三层楼。第一层是人的物质世界,第二层是人的精神世界,第三层是人的信仰世界”。

  2、田真思想成长线:

  受旧家庭教育影响,希望夫唱妇随,曾经力图阻止孟兰参加工作不成,又不希望她做社会活动,行事没有主见,喜欢钻研业务。改革开放后,有许多不适应,最终得过且过,与世无争,生活很平庸。

  3、田丰思想成长线:

  学生时代活泼顽皮,家教有些溺爱,发生互殴事件后,受到刺激遂产生报复心理,时而躁狂,时而抑郁,在与社会交往中处处受挫,对婚姻痴情,解除婚姻后进入了音乐王国。

  4、田野思想成长线:

  改革开放后的新生代,想凭借吃苦,养家糊口。然而商场如战场,几经拼搏,借助国家大环境,抓住了机遇,成就了一番事业,懂得了感恩、回报。

  5、田爽思想成长线:

  有思想,有主见,有个性。勤奋好学,喜欢思考,有事业心,责任感。

  (六)情感、情绪线

  A、影片整体情绪线:

  希望得到房子——(得到)——因变故转折低潮(失去)——希望(又得到)失去(高潮)——失之得之。

  B、人物情感变化线

  1、孟兰情感变化线:

  历尽艰辛(长志气)——感恩——激情——愧疚后追求——受挫——希望(家训传承)——顿悟。

  2、田真情感变化线:

  阻止孟兰受挫——痴迷技术——受挫变消极——与世无争

  3、田丰情感变化线:

  顽皮——反抗——抑郁——躁狂——痴情——释然

  4、田野情感变化线:

  希望——受挫——希望——受挫——追求

  5、田爽情感变化线:

  好奇——浪漫——寻觅——知性

  (七)主要人物小传

  1、女主公孟兰小传:

  孟兰,女,剧中年龄从5岁到85岁。身高1.68米,眼睛虽不大,却炯炯有神,透着一种智慧和坚毅。30岁以前梳着又粗又长齐腰长的两条大辫子,年老时一头白发,烫着卷发,中专学历。有五个孩子,两男三女。她幽默开朗,快人快语,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的女人。她善辩且富有逆向思维,想象力丰富,却不喜欢动心术;她集矛盾的性格于一身,遇到压力会愈挫愈奋。

  她喜欢书法、绘画、唱歌!却根本不敢“享受”这些的爱好,她以为这样太奢侈了。她不喜欢婆婆妈妈的和老夫人们聊家常,却喜欢与男性一起探讨国际时政,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中央台新闻频道。

  剧中女主人公经历了,解放前卖掉祖房,解放后分到土地、房屋,参加工作后,在矿区分到房屋,接着她又主管房屋分配,家庭出现变故后又退掉煤矿的房屋,随后又辗转租赁房屋,在经历种种艰辛后,终于购买了一套集资房,在改革大潮中,她竞聘当了公司经理,上任三把火,带领员工走出困境。退休后,为了确一桩母亲的心愿,回乡盖祖房,在房屋竣工后,创办农村养老院,在祖房的门楼下,一家人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女主人公的父亲因病重,从太原返乡,他是阎锡山某部一名汽车队队长。孟兰五周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卖掉乡下的房子,带着女儿回到娘家晋西北大同生活。她寄人篱下,受尽了委屈。舅母说了句:“这闺女‘肚大’”(方言剧指饭量大、能吃),她一气之下出走,步行两个月回到了故乡——上党地区。

  在雁北生活时同她一起长大的姨表哥宋新,48年参加了八路军,解放后,52年赴朝鲜“抗美援朝”作战受伤,又被误传牺牲(孟兰的初恋)。当她历经艰辛回到村里,正赶上1945年长治解放,分得了土地、房子。这房子恰是她母亲卖掉的那个房子。她与同村一青年结了婚。丈夫田真在山西煤炭采矿学校读书。婚后,婆婆封建思想严重,产生了许多家庭纠葛,在与家人斗争后,她参加了识字班,并考取地区行政干部学校。老师毕业前的一次谈话,其实是对她的一次测试。老师问她:“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脚!对不对?” 她回答:“好!不湿脚就不湿脚!”,这句承诺,让她坚守了一生。毕业后分配到了一个县百货公司。她被上级看重,又调往县委工作,被派去乡公所指导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1955年,她被选为山西省第一届劳模大会劳模,并获得了金星奖。

  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组织也正积极地培养她。就在她事业如日中天时,丈夫毕业了,分配到山西最大的统配煤矿汾州矿务局。她又随丈夫调往到汾州矿务局的塔沟煤矿。

  她分到了房子。第一次拥有自己的一套住房,一栋青灰色砖瓦二层连体楼房。60年代,孟兰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着,在家属管理区,她积极调处职工矛盾纠纷、在行政科分配房屋,有权了,拒腐不沾,在解决儿子涉诉事件中,她身怀大义,放弃了对方当事人的追诉。体现了她一贯的行事风格和做人原则。

  一天,楼上搬来了一家人。楼上的儿子打了她的女儿,孟兰找他们的大人评理。却意外地发现男孩的父亲竟是自己的表哥,兄妹相认。原来大表哥宋新在一个野战医院被救活,后随大同矿务局一批支援汾州矿务局筹备工作的矿工,来到煤矿。

  一名女工刚参加工作,就想分到一套住房,还从北京带来了礼物,遭到拒绝后,托孟兰的邻居说情。邻居半开玩笑,半认真调侃道:“你别找了,她比资本家还难说话,资本家收了礼还能办点事,她连礼都送不下。孟兰多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直没有被批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她的入党问题,又提上日程,组织上派人去家乡进行了调查,村委提供了其父参加阎锡山部队的证明,这一次入党又落空了。

  就在孟兰一家生活步入正轨时,一个突发事件,改变了这家人的生活 。时值1983年”严打“。隔壁邻居家孩子上门寻衅滋事,大儿子田丰自卫,双方互殴。本属正当防卫,却因邻居家人王某在公安局工作,而将滋事方免于起诉,不予追究,公安局反将田丰拘留送看守所羁押。时值律师制度刚刚恢复,严打期间法院对正当防卫的判处受到时政的影响。就在儿子被拘留后的第十天,某大学送来了田丰的录取通知书。然而在羁押期间,田丰又遭到警察和在押人员的殴打。半年后,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判决结果部分采纳了律师的辩护意见,判处缓刑,免于起诉。二审维持原判。然而,田丰从看守所出来后,时而自闭抑郁,时而躁狂,性格完全扭曲了。

  祸不单行,孟兰的母亲,也因病突然离世。临终前,未能见她一面。听家人说,母亲最大的遗憾,是没能修善祖屋。为不使儿子再遭受刺激,埋下复仇的种子。九十年代,在他50岁的时候,举家调动回到了故乡——上党地区。

  接下来主人公要经历的是:退出矿区原分配房屋;选择新的工作单位调动;靠租赁房屋艰难地生活,前后一共搬了五次家。改革开放,所在企业改制,她竞聘当上了经理,她上任”三把火“,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单位盖了商品房,她才拥有了房子。

  退休后,孟兰终于在小儿子的帮助下在旧址上翻盖了祖屋。不远处旧宅基地上有一个原来留下的砖砌门楼,上面刻着几个大字“行易知难”。是房子主人,也就是本剧主人公的父亲在上世纪30年代留下的,一群人正在围观,讨论着是拆?还是不拆?女主人孟兰坚持保留其父留下的门牌:“行易知难”。以告诫子孙。并告诉家人,其父曾留下:“有钱有势不算富,有好子孙方是福”的家训!

  时下城镇一体化,人们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住在“楼下”(乡下)的人想上楼,住在楼上(城里)的人想下楼。孟兰又开始关注农民养老问题,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办一所养老院。

  孟兰的故乡是千年古县,地上文物建筑古迹较丰富,村委会召集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座谈会,就”新农村建设旅游发展整体规划方案“征求意见,孟兰受邀回到村里,孟兰的儿子投资新农村建设“农家乐”建“古建门窗博物馆”,他们投入了古建保护,拯救古建遗存。

  通过孟兰一生几次房屋的得与失,她悟出:人的一生精神自由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幸福就是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

  2、人物田真小传

  田真男性,一米七五的个子,一表人才。与孟兰同村。少年时与孟兰一块玩耍长大。田真兄弟姐妹六个他最小,父亲去世早,性格懦弱,有自卑倾向,性情较孤僻。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理科,善钻研,做技术工作,业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五十年代,考取了山西省煤炭采矿学校,后分配到省统配煤矿,做了一名矿务局机修厂机电技术员。六十年代他革新改造小车床,主持制造出全省第一台大型机床,参加了省经验交流会,成为矿务局劳模,后被矿务局推荐去北戴河疗养两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两派斗争,他与同事一起参与了制造武器长枪。同事曾是太行山八路军兵工厂早期技术骨干,解放后调入煤矿。粉碎四人帮后,同事被定为“5.16”分子,后又平凡,他也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心情抑郁寡欢。他是给孟兰制造麻烦和矛盾的人物之一。他始终以普世的价值观行事,却得不到孟兰的认同。他与孟兰的婚姻并不和谐,虽然吵吵闹闹,却相伴一生,走过了60年的“钻石婚”。

  3、人物田丰小传:

  田丰,孟兰大二子,人们都说他容貌英俊,长得像电影明星,仅凭长相,女孩子都会追着他。骨子里有着一股北方男人的霸气和不羁。学生时代有点调皮,上课时,给老师制造了很多小麻烦。

  1983年,时值”严打“期间。因一个小事引发口角,最终厮打起来,隔壁邻居家孩子,拿着木棒,上门寻衅滋事,田丰夺过木棒,与对方厮打,互殴中,双方都有明伤。按说,田丰属正当防卫。因邻居家人王某在公安局工作,将滋事方免于起诉,不予追究,反将田丰送看守所羁押。法院对正当防卫的判处受到时政的影响。就在被拘留后的第十天,某大学送来了田丰的录取通知书。然而在羁押期间,田丰又遭到警察和在押人员的殴打。半年后,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判决结果部分采纳了律师的辩护意见,一审判缓刑,二审维持原判。然而,田峰从看守所出来后,形成了时而自闭抑郁,时而躁狂,性格完全扭曲了,不能成长为普世价值观下的一个正常的人。家人为了缓解他的情绪,让他上了成人大学艺术系学音乐。然而毕业后,他却成了”高不成,低不就“,那个年代玩音乐还不能“当饭吃”。他在36岁时才娶了一个再婚的女人,过了五年,女方提出离婚。

  某日,正在开庭审理一起离婚案件。突然,从里边传出一个男高音悠扬的歌声:“就算等你十年20年,我们也会再相见——”歌声持续了十多分钟。

  然而,歌声没有留住这桩婚姻,女方在给他留下一个四岁的男孩后走了。

  离婚后的田丰却符合并满足了“40、50“人员且单身家庭的低保条件,社会给予他享受“城市居民低保”待遇,他有了最低生活保障。

  他有一个习惯,走到哪里?把手风琴带到哪里,高兴时就拉几首歌曲。正常人说他是“神经病”,艺术圈的人,说他可惜了。他不是专业不行,而是与人交往的能力很弱。

  田丰经历了炼狱一样的心路历程,在有了最低社会保障后,他的心才稍稍安稳,创作并发表了一些原创歌曲,在网络上走红。

  4、人物田野小传

  田野,孟兰的二儿子,一米七五的个子,三十七八岁的样子,体型身材瘦弱,长相像其父。性格沉稳,大专学历。九十年代,参加工作不久,遂辞职经商,做煤炭运销生意。

  一天,他在309国道上,带着七个车过收费”卡子“,当把一个个车放行后,却忘记还有自己,放了最后第七个车,仍然说”过”。致使自己没了车座,闹了一个大笑话。从此,家人调侃他“过”。 他是家人的开心果,家人不时拿他开涮。

  通过母亲的关系,田野联系到了一个钢铁厂送货。当把煤拉到铁厂时,中间商中途变卦,无奈,他把另一车煤送到其他煤矿,却意外满足了该焦厂炼焦用煤指标,获得厂家的认可,同他订立购煤合同,从此,田野有了固定的供货商和稳定的煤炭运销渠道,他有了”第一桶金“。

  田野在煤炭市场萧条时,以低价收购了一座煤矿,从此做起了煤老板,煤炭市场疲软,几经沉浮。后市场转暖,煤炭价格在几年内翻了几十倍,田野成了拥有上亿资产的煤老板。

  山西整顿煤炭企业,他转型做房地产开发。为母亲盖了祖房,了却了母亲的一桩心愿。恰逢村委会开始了新农村旅游建设,田野投资建设“农家乐”和“古建门窗博物馆“,成了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

  5、人物田爽小传:

  孟兰的大女儿。典型的东方美女。一米六八的个子,苗条的身材,鸭蛋型脸,双眼皮,她不属于那种大家闺秀,却也是小家碧玉,走在大街上,且不说男孩子,就是女孩子也总会侧脸相看。她有思想,有个性,喜欢思考,文静中不失睿智。总有奇思妙想,喜欢写诗,富有浪漫气质。

  剧中情节再现了他童年性格中的果敢:带领弟妹拆炕。青年时期好学上进, 从事行政工作后成为新闻记者。 田爽曾担任市政协委员和区人大代表,撰写提案在政协会发言,在人代会上提交建议意见——《加强对农村古建遗址进行保护》。

  剧中她是“罗卜开会’的召集人。是故事的串联和讲述者,也是主题深化的引领者。

评论
  • 写得很棒,好评,欢迎回访我的《她叫青春》,好评支持哈。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 已好评哟,望回访《灵风不满旗》😉


  • 文笔很好,棒棒哒!希望回访,共同交流!


  • 迁客骚人,笔尖泼墨,必成大作,文笔很好,挺你,希望你走的更远,已为你点赞,期待更新,会一直关注,也希望你能回访《抽象战争》


  • 潘老师,继续加油哟,期待着你的下一佳作!!!


  • 书写的很好,很真实,值得一读


    山溪 作者

    回复 @一笑: 谢鼓励!以文会友,期望拜读你的大作!共勉!


  • 作品很棒,已好评,请帮忙回访一下《白衣飘飘的年代》并赠个好评,谢谢!


  • 新人!已好评!求支持


  • 我的作品《海东青之翼》已全新集录发布,希望得到各位前辈的提点支持,多谢!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