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
夹竹桃学名“Nerium oleander”,是一种极为普通的常绿灌木,但同时也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植物之一。斯图尔特说:“如果我是一位母亲,我会将家里所有的电源插头遮起来以保护孩子。然而,我却在花园内种了一株夹竹桃,我不得不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夹竹桃的花、叶子以及果实均含有强心苷,这种物质虽有治疗功效,但同时也会让误食者心搏停止。斯图尔特称,一名加州妇女因企图用夹竹桃毒杀丈夫被送进死囚牢,几年前,两个小男孩也因误食夹竹桃死于非命。“对于这种植物,人们往往放松警惕,原因就在于它们会开出非常鲜艳、漂亮同时呈糖果色的花。但它们却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植物,会让你的心脏停止跳动。”
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捩花目夹竹桃科夹竹桃属。有较强的毒性,可入药,孕妇忌服。有助于强心利尿、镇痛祛瘀。原产于印度、伊朗和阿富汗,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遍及南北城乡各地。夹竹桃喜欢充足的光照,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其花色有红色、白色和黄色。
夹竹桃为夹竹科植物夹竹桃NeriumindicumMill. cvPaihua的叶。本品属于强心类中药。味苦、性寒、有微毒,归心经。主要功能为强心利尿、祛痰定喘、镇痛、祛瘀。近代临床运用该药治疗心力衰竭、喘息咳嗽、癫痫、跌打损伤、经闭、斑秃。本品有毒,内服煎汤,剂量为0.3~0.9 g。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强心利尿,祛痰定喘,镇痛,去瘀。治心脏病心力衰竭,喘息咳嗽,癫痫,跌打损伤肿痛,经闭。
①《岭南采药录》:堕胎,通经。
②《科学的民间药草》:叶:强心,利尿,祛痰。
③《陆川本草》:叶:镇痛,去瘀。治跌打损伤肿痛。
④《中国药植图鉴》:催吐。
⑤《陕西植药调查》:镇痉。
⑥《湖南药物志》:通利关节。
药理作用
1)强心作用:夹竹桃的叶、茎、皮、木质、花,均有较显著的强心作用,以叶的作用最强。其叶的醇提取物所含欧夹竹桃苷C对实验动物心脏及心电图表现有强心苷样作用,可增强心肌纤维收缩力,延长不应期,抑制心脏传导和刺激迷走神经使心脏传导功能更为降低。其有效剂量使实验动物心肌收缩加强,收缩振幅加大的同时,血压随之升高,接近中毒时,血压开始下降,心律紊乱。它是一种迟效强心苷,作用强于洋地黄,弱于毒毛旋花子苷。
2)利尿作用:浸剂及醇提取物对实验动物表现利尿作用,但比洋地黄弱。
3)镇静作用:夹竹桃煎剂及醇提取液对实验白鼠有镇静作用,表现自发活动减少、嗜睡,并能延长巴比妥的睡眠时间,但无抗惊厥作用,其镇静作用出现在心律变化之后。
4 )灭虫作用:其树皮水提物和树胶有灭昆虫和灭螺作用,用夹竹桃叶的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分离精制,对椎实螺的毒性比标准灭螺药氯硝柳胺大14倍,也优于灭螺药安果和甲拌磷。
5 )其它作用:欧夹竹桃苷C有较强的致吐作用,对热较稳定,小剂量时抑制子宫收缩,扩张血管,大剂量时使子宫肌张力增强,收缩血管平滑肌。另外,叶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6 )体内反应过程:夹竹桃之摄取物在胃、肠吸收都比较快,实验猫口服后,3小时吸收50%左右。用鸽测得的口服吸收率欧夹竹桃苷C为53%,比洋地黄、地高辛高一倍左右,因此作用出现迅速,但蓄积作用比较明显,鸽蓄积率为37%,介于羊角蚴与洋地黄毒苷之间。3天消除56.3%,15天才排泄完。动物实验还表明,口服欧夹竹桃苷C需2倍于静脉注射剂量才能出现同样的作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用法用量各不相同。一般都是采用不老不嫩的鲜叶擦净,低温烘干或晒干,研末过筛,装入胶囊或打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05g,给药分快速给药和缓给法,前者0.2~0.6g,分2~3次服用,第2、3日根据症状和心律变化酌情给药,产生疗效后改用维持量。每天0.05~0.1 g,1周或症状消失后停药。各家报道夹竹桃化的剂量从150~800 mg不等(多数为200 mg左右)。有的则认为夹竹桃化剂量相当于老叶0.5~1片,可于1~4日内完成(一般2~3日),然后维持每日50~100 mg缓给法,每日1次为维持量,由于叶子有老嫩,采集的气候、时间、炮制方法都会影响强心苷的含量,故临床用量也不同,难于统一规格。用夹竹桃治疗各种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多数人认为疗效满意,其作用比洋地黄快而蓄积作用较小,一般用药后12~72小时发生疗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好转和改善。表现心律减慢,尿量增多,水肿消退或改善,肝脏缩小,咳喘、胸闷、发绀等消失或减轻,肺部啰音减小或消失等。有的房颤患者可恢复窦性心律,多数心衰在1周左右可以控制,一般有效率在90%以上。对于合并有心绞痛的心力衰竭,夹竹桃治疗效果更好。据文献记载夹竹桃有缓解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应注意的是它对活动性风湿性心脏病无效,可能对心肌炎不利,应慎用。
使用“黄夹苷”(从黄花夹竹桃果核中果仁提取而得的一种静脉注射剂)和夹竹桃胶囊配合用于治疗21例心力衰竭患者,取得显著疗效,19例患者口服夹竹桃的量最小0.4 g,最大1.6 g,一般平均量为0.4~0.9g,即能有效地增加患者的尿量,消除全身水肿,降低静脉压,用药持续至症状消失后改用维持量。在21例患者中仅有2例口服夹竹桃发生一般性的胃肠道及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经停药,补钾处理后很快会恢复正常。用夹竹桃后,最常见的反应为呕吐,有认为与洋地黄的过量呕吐不同,可能仅仅是一种不良反应,有的患者出现呕吐后继续用药,其消化道症状反而日渐减轻。 总之本品含多种强心苷,其强心作用较强。临床上用夹竹桃叶煎剂口服过量可致死亡,服用有效剂量而发生毒性反应者占30%左右,而且与患者的耐受程度及敏感性等有很大关系,故临床用药应密切观察病情,包括心电图观察,以确保安全。
附方
①治心脏病并心力衰竭:夹竹桃绿叶(不老不嫩者),用湿布拭净,于60~70℃低温下烘干研末。成人第一日用一分至一分二厘,分二至三次服;第二、第三日,每日八厘至一分二厘,分二至三次服,至病情好转,可减为每日三厘或更少量。(《湖南药物志》)
②治哮喘:夹竹桃叶七片,粘米一小杯。同捣烂,加片糖煮粥食之,但不宜多服。(《岭南采药录》)
③治癫痫:夹竹桃小叶三片,铁落二两。水煎,日服三次,二日服完。(《云南中草药》)
园林观赏
夹竹桃的叶片如柳似竹,红花灼灼,胜似桃花,花冠粉红至深红或白色,有特殊香气,花期为6~10月,是有名的观赏花卉。
夹竹桃的花有香气。花集中长在枝条的顶端,它们聚集在一起好似一把张开的伞。夹竹桃花的形状像漏斗,花瓣相互重叠,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其中,红色是它自然的色彩,“白色”、“黄色”是人工长期培育造就的新品种。
环保价值:夹竹桃有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和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能力。夹竹桃的叶片,对人体有毒、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氯气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抵抗作用。据测定,盆栽的夹竹桃,在距污染源40米处,仅受到轻度损害,170米处则基本无害,仍能正常开花,其叶片的含硫量比未污染的高7倍以上。夹竹桃即使全身落满了灰尘,仍能旺盛生长,被人们称为"环保卫士"。
夹竹桃是最毒的植物之一,包含了多种毒素,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它的毒性极高,曾有小量致命或差点致命的报告。当中最大量的毒素是强心甙类的欧夹竹桃甙及neriine。强心甙类是自然的植物或动物毒素,对心脏同时有正面或毒性的影响。在夹竹桃的各个部份都可以找到这些毒素,在树液中浓度最高,在皮肤上可以造成痳痹。科学家相信夹竹桃内仍有很多未知的有害物质。另外,夹竹桃树皮上有rosagenin,可以造成像番木虌碱的影响。整棵植物包括其树液都带有毒性,其他的部份亦会有不良影响。夹竹桃的毒性在枯干后依然存在,焚烧夹竹桃所发生之烟雾亦有高度的毒性。些许或10-20块叶子就能对成人造成不良影响,单一叶子就可以令婴孩丧命。对于动物而言,致死量低至每公斤体重0.5毫克。大部份的动物对于夹竹桃都有不良或死亡的反应。
夹竹桃的毒性反应类似洋地黄,主要表现在胃肠道方面,严重时可出现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异位节律等心脏反应。但根据临床观察,其毒性反应较洋地黄为低,可能与用量小、排泄快、蓄积作用弱有关;按上述剂量服用而发生反应的约占30%左右。大多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个别有头晕,倦怠,指尖或口唇发麻,思睡,暂时性痴呆,紫斑等。少数病例出现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传导阻滞、房室分离、由窦性心律变为心房颤动等。也有认为服夹竹桃后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乃是消化道受激惹所致,并不表示中毒,应慎重地与洋地黄过量时的恶心呕吐相鉴别;如继续服药,这些消化道症状可日渐减轻。但应该注意,毒性反应不仅与剂量偏高有关,而且与病人的耐受程度及敏感性等亦有密切关系。临床曾报告一例虽用量不多,但却引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外收缩的严重后果,由于未能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早停药,结果造成死亡。因此,严格掌握剂量和用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心电图观察),是防止中毒的重要一环。毒性反应发生后,一般经停药、减量或对症处理即可消失。如呕吐严重,影响治疗的,可并用冬眠灵,腹泻的可投予鞣酸蛋白。心律失常虽然不多,但也有出现,说明夹竹桃的治疗剂量与毒性剂量很接近。心律失常发生后应即停药,并配合钾盐治疗。有人建议,服夹竹桃叶的同时,应给氯化钾每日3克,但须密切注意尿量变化。
此外,因服过量夹竹桃而造成严重中毒或死亡的,国内亦屡有报告。所服用的均为患者自己或其家属采摘的新鲜夹竹桃叶,数量自10余片至60片不等。除死亡者外,中毒病例主要为心脏的毒性反应,表现为第2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有窦性心动过缓或并有阿-斯氏综合征、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发作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慢等,均经抢救而渐恢复。种子含油量约为58.5%,可榨油供制润滑油。叶、树皮、根、花、种子均含有多种配醣体,毒性极强,人、畜误食能致死。叶、茎皮可提制强心剂,但有毒,用时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