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

  观云

  

  我不知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看云的,直到现在,我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不管是清闲还是忙碌,烦恼还是快乐,也不论春夏秋冬,总喜欢一个人在家门口,或者跑到野外去,在河边,在田野,在山上,在山下,找一块僻静的地方,静静地坐下或躺着,仰头观看天空中的云。云的美妙和神奇,在世人的眼里是不尽相同的,每分每秒,云都在不停地变化着,没有一处云是相同的。云从来就不重复美的姿态,也用不着像常人那样经常修饰边幅,云天配合十分默契,云点缀天,也点缀地,晴天碧日,云似棉海,似羊群,悠然逍遥,洒脱自如;暴风雨来临之际,云似浓烟滚滚,又似脱僵的野马,浩浩荡荡,气势恢弘;严寒时候,天地一色,云深藏不露,高深莫测。

  我观云,时来已久,我抄录了许多作家诗人描述云海奇观的美文篇章。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白居易的“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张若虚的“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石道达的“为识人间桑海事,且来峰顶看风云”;杜甫的“荡胸生层云”;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张养浩的“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阚百鸣的《云彩》“那绯红,以牧歌般的轻快,写出青春的壮丽;那乳白,则象征着爱情、友谊的纯洁和美好;那铅灰,暗示的是沉甸甸的命运基调,向人们宣告,只有抗争才能进取;那墨黑和青紫,则以震撼人心的力量,表现了生命的博大深沉”;赵丽宏的《峨嵋云海》“云海,真的像海,有海的浩瀚,海的气势,有飞溅的雪浪,深深的波谷……脚下的海,太平静,太温和,太柔顺了,从云海深处闪烁出的晶莹的白光,有一种说不出的诱惑力,似乎在呼唤观海的人们,跳下去做一次充满诗意的畅游”;孙荪的《云赋》:“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还有那用白色的绢绸和松软的棉絮制成的散漫的巨象,大度的白猿,从容的骆驼,安祥的睡狮,肥硕的绵羊,伫立雄视的银鸡,或卧,或坐,或行,或止,都在默默地体味这空蒙的仙境中片刻的静美。我也有点像驾着祥云遨游九天的神仙了。”我最喜欢的诗句算是诗人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烂昭昭兮未央……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诗中礼赞云神,这种‘精骛入极,心游万仞’的想象力,实是绝无伦比的。

  每次看云,每次我都会被云感动。云在世人的眼里真像一本无字的天书,云的美丽多彩,飘逸洒脱,令人遐思联想,都是因人的心态而定。有时,我真想挥毫泼墨,抒发心中的欢快之意,无奈才疏学浅,怎么写也写不出自已满意的赞歌云的篇章,我实在惭愧的很。生命里的每一道风景,都包融在其幻无比的云海之中,包括我的自身,连着已经发生的,正要发生的以及还没有发生的故事都将会融化到云中的神奇中去,按照预定的时间到来。爱云、读云、观云,都是一种自我的吐露、表现,自我的神化。云就是云,它只是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只有穿过岁月的时空,透过想象云那神奇的外表,我已经找到了自已满意的答案。每个人的生活,似乎都在制作一个故事,像云一样很快就在世俗的目光中消失,什么也没留下。 2007.12.6(原载《2007散文精品》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我的父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