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人经常会教育孩子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现在我们已无从考证,这一大一小来自异域的两种东西,在中国是从何时起被捆绑在一起,变成了大小事物的象征。芝麻何其小,西瓜何其大,看似夸张,放在一起却有着难得的准确对比。不过它们的命运其实很相似,比如均源自非洲,后来遍布欧亚大陆,被中国引进后,很快成为种植范围极广的不可或缺的农作物。
芝麻虽小,不可小视。四千年前,非洲就开始种植和利用芝麻。芝麻从非洲北部传向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雅利安人又将芝麻带到了印度的印度河流域,然后又从印度向东南方向传播,几乎遍布世界上的热带地区。据考证,埃及在公元前1300年已经有芝麻用于医药和菜肴的记述,在《一千零一夜》一书中出现了很多与芝麻相关的故事。比如“芝麻开门”,从阿拉伯半岛传播到了整个世界,至今仍是电视节目或者专栏作家热爱的名称。
芝麻是中国主动引进的首批农作物之一。汉代以前,虽说咱老大帝国己经完成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团圆,但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农作物中却独独缺乏油料作物,人们过着缺油少肉的清淡生活,因此芝麻引进之后大受欢迎。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从中亚细亚的佛尔哈那州带回了芝麻种子,在黄河流域一带开始种植,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中国人爱讲“柴米油盐酱醋茶”,芝麻既可磨油又可制酱,还可直接添加到食品中,极大地改善了古人的生活,在古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立夏芝麻小满谷”,“春种芝麻秋打油”,“旱收芝麻涝收豆”,单单从这些与农业相关的谚语,我们就可以看出芝麻在农民中的普及程度。
西瓜亦原产于非洲。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开始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所以称之为“西瓜”。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朝的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至少的明朝时,西瓜在中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
不过曾有媒体报道,在浙江杭州水田畈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过西瓜籽。如果这个考古结论确实可靠的话,中国有西瓜的历史也有千年之久。“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说法充分反映了西瓜在西北干旱地区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沙漠绿洲地区日光充足温差巨大,非常适合西瓜的生长,我们现在从残留的一些契丹壁画中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赏心悦目的西瓜图。西瓜堪称“瓜中之王”,清爽解渴,味道甘美多汁,含有大量葡萄糖、苹果酸、果糖、蛋白氨基酸、番茄素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物质,关键是它不含脂肪和胆固醇。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基地,而海南又是中国最大的西瓜栽培基地,一年四季都可种植。更为重要的是,如今芝麻和西瓜都已成为我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美好寓意以及“七品芝麻官”这样的比喻,反映出芝麻对百姓生活的渗透。而“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这样的歇后语也生动地让人联想到百姓对生活的观察力。
西瓜是饱满的水果,芝麻是浓缩的作物。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捡了芝麻还是丢了西瓜,都没什么不好的。我们想要强调的是,西瓜与芝麻的相遇,人们最需要感谢的是非洲——是非洲,送给中国乃至全世界这样好的两样东西。
我的作品《海东青之翼》已全新集录发布,希望得到各位前辈的回访支持,多谢!已赞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要是发成图文书就好了!
没有发现好书,是编辑部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