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第一堂课:无边无际的那个人
C:「现在的年轻人啊,都不会写作,他们写的小说千篇一律都是『两个面貌模糊的人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对话』。」
当时,还是个小说嫩咖的我冷汗直冒,那不是我吗?
后来我就根据这句话里的三个关键字:面貌、场景、对话,回家把以前写的烂小说统统拿出来修改。从此,我的小说开始离地起飞了。
正因此,小说的入门课,我都会从这三个基本元素开始谈起。
今天这一门课就让我们先来聊一聊小说人物的面貌吧!
每次我问学生一提到「面貌」你们会想到什么时,几乎没有一次例外,大家的答案都是「长相」,但当我再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答案时,同样也没有一次例外,大家都会补上「性格」。
但问题是……如果我没有追问呢?性格是不是就被忽略了?
事实上,小说创作时,性格比长相更重要,但绝大多数的人只看得到外在面貌,而看不见内在面貌。
现在我们就把面貌分成内外两种,一是外在面貌(长相),一是内在面貌(性格),并举《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和曹操为例说明。
外在面貌(长相),以关羽为例:一提到关公,大家绝不可能把他跟其他人搞混,因为罗贯中是这样描写他的:「身长九尺,髯长两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单凤眼,卧蚕眉;手持青龙偃月刀,胯骑赤兔胭脂马;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经罗贯中这么一刻划,从此关羽的外在形貌明确而单一,因此你绝不可能叫纳豆来扮演关羽。
内在面貌(性格),以曹操为例:那曹操呢?一提起他,你会想到什么?
《三国演义》里,曹操出场不久,就因为刺杀董卓失败,和谋士陈宫逃到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里。吕伯奢为了款待曹操特地到隔壁村子买酒,这时天性多疑的曹操听到后院有磨刀的声音,而且还有人说「先把他绑起来,然后再杀」。曹操一听,决定先下手为强,冲出去见人就杀,直到杀光吕伯奢家人之后,才看到厨房里绑着一头活猪。
陈宫埋怨曹操没搞清楚状况就乱杀人,曹操回道,人都杀了,说什么都没用了,我们快走吧。然而半路上,曹操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了。
吕伯奢不知内情,还热情挽留曹操,曹操当然只能极力婉拒。
正当曹操和吕伯奢分手,各自前行不久之后,曹操突然转头朝吕伯奢而去,并且大叫一声「看,那边来的人是谁」,然后一刀把吕伯奢杀了。
一旁的陈宫见了,惊骇不已:「刚才杀人是误会,现在你为什么又杀人?」
曹操解释,吕伯奢回去见到家人被杀,一定会带人追上来,到时候我们就逃不了了。最后曹操还补上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
正是这一句话,把曹操的内心面貌刻划出来了。
注意!这句话指涉的不只是此刻当下杀害吕伯奢一家人这件事而已,而是从今以后,曹操所有可能犯下的「恶」。
从此,在读者心目中,曹操不只多疑,不只自私,不只奸诈……,还多了那么一点微微的恐怖感──他随时都有可能干出让读者吓破胆的坏事──这一点是外在面貌无论如何都刻划不出来的。
因此在我的创作观里,内在面貌比外在面貌重要千百倍,因为内在面貌(我习惯称之为「内心景观」)才能提供给读者无边无际的想像,以及挥之不去的恐怖惊吓。
来源于网络。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很有意思~
已赞,继续努力
点个赞,加油加油
网络文学简单来说就是创造出一个臆想中的世界,根据现实来填充一些事情和人物,在小小的一本书里演绎一个人和一群人乃至一个世界的人生和演变,虽然近几年来网络文学有了向简易化通俗化发展,但还是心灵寄托和慰藉的承载物。
回复 @墨尘: 在我看来,网文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离,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展望,它是太多写手心中所想的承载和寄托。
网络写作有些很优秀,有些非常糟糕。大概有些人是瞧不起网络文学的,但是这真的是一块非常好的领域,有不足才有进步的空间。或许有时网络文学会遭遇低谷挫折,但我之热爱不减。希望网络文学不是兴盛一时,而是能长长久久地发展下去。
回复 @duoduoPC: 网络文学的兴盛不会是一时。只要有网络,网文的发展空间就是巨大的。
关于对话的作用,还是需要写作者用心揣摩。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很经典,但实践起来就实属不易了。需要大量的观察思考和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品中将对话作为刻画人物性格心理和表达观点的载体。
关于伏笔的问题,大家要小心。 以前是需要伏笔的,但是,随着读者网络阅读量的提升,大家的审美能力提升了,一旦出现伏笔,立即变成了剧透。
这个是你研究出来,编撰出来的?可以定价高一点!
回复 @葛红兵: 来源于网络,其实还是很值得一读的,不管是网络写手还是出版文学作家。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