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铁塔出生在川东北农村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那是个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民风淳朴、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在这个方圆大约有三十来里的地方,居住有一百多户人家,形成了几个比较集中的群居院落。有姓杨的、姓李的、姓张的,还有其它一些姓氏,比如陈呀、林呀、王呀等等这些。
但这儿大部分的人都姓杨,杨姓是大姓,起码占了当地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所以,又有杨家大院子、李家院子、陈家院子这些称呼。
你只要一报上院子的名字,人家基本上都晓得你家是坐东还是朝西、是面南还是向北;你屋妈老汉儿是那个、姓甚名谁、在家里排行为老几,住在那个旮旮角落的。
在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大片较为开阔平坦、稍有起伏小山丘的河谷平坝地段。这也许就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居住的地球,经过亿万年的无数次的巨大演变,而最终形成的独特的地理地貌缘故吧!
不远处,一条蜿蜒曲折、常年不断的小溪,从高耸云天的悬崖边上顺流而下。在此险要关头,形成了一道十分奇特的小瀑布。
虽然,它没有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的大瀑布那样雄伟、那样壮观,享誉海内外。但这奇峰秀水,到也令人赏心悦目、拍手叫绝。
清澈、甘甜、透明的泉水,绕过山间、田野和星罗棋布的村庄,欢欢喜喜地奔向远方;最后向东——流入土地肥沃、田畴锦绣、碧波荡漾、水肥草美的西河岸边。
小河的两旁,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笆茅、毛竹、小斑竹和野草;间或还生长着一些不大不小的槐树、松树、柳树以及如灌木丛般的小叶子矮桑树。
那些高大粗壮的黄葛树、梧桐树、香樟树和大柏树,大多生长在山峦之中,或者是栽种在垭口旁以及庄户人家房前屋后和堰塘边的。
这些根深叶茂、枝繁叶多的大树,不光为他们起到了遮风挡雨、避荫纳凉、晾晒衣物、堆放杂物的作用。同时,它们还给山里人,带来了巨大的、意想不到的好处。
你看嘛,香樟树和柏树长成熟后,可以打造成农家灌溉用的水车、吹打风干稻谷用的风车、拌桶和挑水的水桶、粪桶,以及装稻黍用的大柜子、大圆筒等等。
而那一根根细长缠绵的柳树条子呢?完全可以用来做打场的连枷搭子、抬石头和装泥巴用的藤编框子;笔直而成熟的毛竹砍下来后,用大弯刀顺着纹路一根根的破开,然后,再把它一匹匹仔细的剔下来;就可以编织成睡觉的篾席、装杂物的背篓、簸箕和撮箕。
如果碰到那些质材上等、纹理清晰、端正方圆的大木头。你只要舍得花点工钱、供上几顿白米大干饭,请上几个膀大腰圆、吃苦耐劳的壮劳力。
在自家的院坝里或田间地头,搭上马架子。用那白晃晃、亮飘飘的大刀锯,来来回回的改一改,马上就可以把它们变现成一匹匹四四方方、端端正正的木头板子。
要做家具的话,你顺便在村里喊个木匠和漆匠到家里来,干它过十天半月的。那些个床啊、衣柜啊、桌子啊、板凳儿啊,根本就不成问题。遇到讨媳妇或女娃子出嫁,正好派得上用场。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这里的自然景色是各不相同的。随处可听鸟语、到处可闻花香,稍不留神,说实话,可能你还以为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清净自然,在陶渊明老先生的妙笔下,才可以看得见的“世外桃源”呢!
特别是在每年春夏的交替时节,布谷鸟、画眉、喜鹊、燕子或斑鸠、麻雀在茂密的树林里或枝头上叽叽喳喳、飞来飞去、互相嬉戏;小松鼠和小野兔,在林涧深处,偷偷摸摸、小心翼翼地啃吃着那些鲜嫩可口的松果和青草;田野间或山坡上,那些海棠花、杜鹃花、桃花、梨花或栀子花,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儿,争奇斗艳、竞相绽放。
那青石板铺就的小桥,潺潺的流水,农家的小院,荡着涟漪和映着倒影的山堰塘;悠闲的牛儿,袅袅的炊烟,如黛的山林,交相呼应,美轮美奂;无论是在清晨,还是在黄昏,宛若一幅恬静、淡雅的山水画,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令人心旷神怡、赞不绝口。
加上这儿气候温和、雨水丰沛,非常适合栽种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当地的人习惯把它叫做“小江南”,有的人又干脆把它叫做杨家大坝子。
由于老天爷的恩赐,生活在这里人们,有些惬意和自豪的样子。男人呢?不愁找不到女人家;女人呢?当然是不愁嫁不到好人户的。
据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说,由于这儿远离城市、交通闭塞。千百年来,杨家大坝子还从来都没有遭受到过兵匪的骚扰和战火的侵害。基本上是过着男耕女织、自产自销、丰衣足食的平静而温馨的农家生活的。
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辛勤的耕耘,春播夏收、秋种冬藏,不断繁衍着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同姓氏之间,和睦相处、你来我往;姻亲相通、代代相传。
杨家的男娃儿娶了张家的女娃子,李家的女娃子嫁了陈家的男娃儿;相互间的关系,就像是上了百年树龄的老黄果树的树根根儿是一样的,盘根错节、互相缠绕,想理都理不清楚。
如果正儿八经的要理起家务、论起辈份来,可以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因而,杨家大坝子的人们,几乎是相安无事的。
“各扫自己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一不沾官,二不惹匪,护村安民,自古以来,就是这些淳朴善良、老实本分的山民们所遵从的祖训,他们哪里敢违背呢?
退一万步讲,就既或是那家那户出了点啥事情,只要不是伤天害理、难以启齿的丑事情和怪事情。只需家族里的长者出出面,把双方的当事人,喊拢来坐在一起,抓把花生米、喝点老阴茶。相互之间赔个礼、道个歉什么似的,所有的问题就顺利地化解了。
根本不需要到保甲长家里和村公所那里去,非得论个你对我错、是非长短;或者是带上盘缠,到相隔老远的县衙门里去打官司,白白地花费那个冤枉钱。一样的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得啥子大不了的事情。
总起来说,这里不像山沟沟外面那样“闹革命、闹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整得那样凶、那样狠。不过,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和相对贫苦的人户之间的怨气、隔阂和矛盾,总还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谁也无法否认。
正如杨铁塔他妈和老汉儿说的那样:人有人不同,花有几样红。这天底下,人比人、吓死人;自己的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齐呢,还去背后翻淡话、说人家!
“人家屋里有钱,那是别个的命生得好;你家里穷、莫得钱,那是你的命生得撇。怪那个呢?怪只怪你自己家屋里的老祖坟埋得不好、你妈老汉儿莫球得出息。”
你看看,和乡下一般人相比,他屋妈和老汉儿想得多通泰、多周到啊!
但是,杨铁塔那个老家唯一的不足就是山高林密、出行不便、消息闭塞。住在杨家大坝子的人,一生当中,那是很难得到一回县城的。
他们基本上就是在他们的那片小天地里,晃晃荡荡、转转悠悠。即使是要去,那肯定是那家屋里出了啥子大事儿,或者是要办啥子喜事儿和好事儿。说他们是“井底之蛙”,一点也不为过的。
不信你哥子就看,那好几十里坡坡坎坎、弯弯曲曲,犹如羊肠子般细窄和狭小的陡峭山路,不把你走得个脚耙手软、累得个喊爹叫娘的那才怪了哦!
还是在咪咪娃儿时期,杨铁塔就清楚的记得,给乡里头送信的那些邮差们。腰杆儿上挎着一个墨禄色的大帆布口袋,里面塞满了各家各户的来往信件;身背后,还背着一个山里人才特有的大竹尖尖背篼,里面同样也装满了大小不一的各式各样的邮寄包裹。
它们被堆得像个小山头似的,比邮差们的人头还高出老大一截,压得他们弯腰驼背、偏偏倒到的。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得走东家、送西家;走得个满头大汗,累得个气喉八踹。
而他们还是抄的近路哦!就即或是这样,可能也要等上两三个月的时间,最多才到杨家大坝子来得一到两趟的样子。这还算是天气好、人家心情好的时候呢。
在夏天,如果遇到老天爷落暴雨、山里发大洪水;或者在冬天,遇到数九寒天、打霜落雪的,那山外面的音信,几乎都没得一个,真的是与世隔绝哦!
杨铁塔的祖祖辈辈,就一直生活在这个地方,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片生育和养育他们的红土地。据他父亲生前说,他们老杨家自打祖宗八辈儿在这里安营扎寨算起、已经繁衍后代有十多代人了,到杨铁塔这一代,已经是第十三代人了。
不像其他的川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全部都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后代,他们是典型的“南蛮子”。
据他爷爷的爷爷讲:那是大明王朝的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再加上历年赋税徭役严重、天灾人祸不断、三秦大地恰逢旱灾,饿殍遍野,数以百万计的饥民,如蝗虫一般,蜂拥而起、铺天盖地而来。
人们苦不堪言,难以忍受,终于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
自古以来,就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来自陕西米脂和定边的农民汉子李自成、张献忠二人,首先揭竿而起、挺身而出。他们号召和率领广大的饥民们,起来反抗朝廷,抗租抗捐、造反闹事。
李张二人身先士卒,带着个那些要吃饭、要活命、要翻天的农民们,置自己的生死而不顾,纷纷拿起家里的锄头扁担、大刀长矛、披挂上阵、打杀官军,以解心头之恨。
短短几年时间里,这两伙农民起义军南征北战、东拼西杀;夺城池、杀贪官;开粮仓、赈饥民,受到了天下老百姓的衷心拥戴和大力支持。几经鏖战,屡次打败各地前来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明朝官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后来,人多马壮了、队伍扩大了,李自成欲建立大顺政权,张献忠却欲建立大西政权。他们按照事先商定的周密计划,各自率部攻打南北两个不同的方向。李向北,张向南,约定一起在皇帝老汉儿住的京城里会师见面。
李闯王带领本部人马,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一路杀进了红墙禄瓦、金碧辉煌的北京城。眼见众臣被杀、国破家亡,胆小怕事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深夜里,这才慌慌忙忙地带着一大帮妻妾,跑到自己御花园里的煤山上的一棵树下,上吊自杀,以身殉国。
而那个头戴一顶大毡帽、身披一袭大红袍的李闯王呢?一时间,被这突然而来所取得的巨大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京城安营扎寨后,不思进取、贪图享乐。
他视大片河山尚未收复和山海关外女真人的统领爱新觉罗·皇太极的虎视眈眈于不顾。却忙忙慌慌的加官进爵、封王拜相、怀抱美人,心安理得的做起了自己的一枕皇梁美梦。
这个时候,张献忠带领另一支起义大军,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浩浩荡荡、杀气腾腾地攻打进了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
这个残暴无比、荒淫无度的家伙,在小时候,虽然也读过一点点诗书,懂得点道理。成人后,又在明王朝军队干过一段时间的苦差事,见过一些世面。但却是个十足的流氓、恶棍和无赖。
一时间里,他和他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们,把整个四川,杀了个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鬼哭狼嚎、鸡犬不留。
据说,就连往昔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蜀国都城———成都,几百里地里,都看不到一个人影子。那些成群结队的野狼和野狗们,嘴里叼着死人血淋漓的的断胳膊和残缺不齐的大巴腿,在城内城外,四处游荡,对着清冷、荒凉和空寂的苍天,狂吠不已。
偌大的巴蜀大地,顿时成了:“蜀地有可耕之地,无可耕之人”的荒凉、野蛮之地。
满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的儿子,也就是爱新觉罗·皇太极,在明朝投降将领吴三桂等人的大力帮助下。入关后,他们带领强大、凶悍的八旗人马,一路浩浩荡荡、披荆斩棘、攻城掠地。
在彻底地打垮了明朝的军队后,这些马背上的民族,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彻底地剿灭了李张二位农民起义领袖及其所率领的队伍。
清王朝在北京建立政权后,面对广袤无比、毫无人烟的四川。他们不得不把湖广之人,当然也包括大批的客家人在内。逐个登记造册、三丁抽一、男女分类、分期分批、限期遣送入川。
为了防止这些刚刚被征服了的汉人们,一路上反抗和逃跑。清军采用“套马杆”的方法,用绳索把这些汉人的双手反剪起来、串串相连,前后左右宛若长蛇阵一般,一溜子根本看不到边。
而道路两旁呢?却站满了大批手持刀枪剑戟和盾牌的兵勇、以及骑在高大威武骏马背上的满清官员。他们一个个地怒目圆睁、杀气腾腾的看押着以往这些骄傲纵横、不可一世的汉人。你这些被捆绑得结结实实、牢牢靠靠的汉人,还能够往哪里逃呢?
可怜这些蓬头垢面、衣衫陋烂、满脸乡愁、背井离乡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们,被满清官军,一路强行押赴蛮荒的四川。路途中,死的死、伤的伤、残的残;当然,也有个别溜之大吉、逃之夭夭的。
那些命里注定要活下来的汉人,被派往东南西北不同的方向,去开垦荒地、种植粮食、恢复生产,以巩固满清稳定和强大的后方。
这就是中国人,特别是我们四川人,在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的那个“湖广填四川”的一个真实来历。后来,被一代代人传了下来。
以至于,四川人说解便和屙尿,叫解大手、解小手;走路时,总爱双手反剪背在背后,成了一个时尚和习惯。
特别是四川人说话出口成脏、爱带把子骂人,据说,这都和当时那些前辈人,被满清官军的野蛮做法和强行捆绑久了,是有很大的遗传关系的。
至于这些情况是否实属,还有待我们的史学专家,去一一的进行调查和考证。
回复 @苏国庆: 支持维权!
哇,苏伯伯好棒👏🏻👏🏻👏🏻
苏伯伯太棒啦!
苏哥, 好作品
回复 @含香雪: 多谢关注和支持!👍🎉🌹
回复 @深蓝深寒: 谢谢🙏👍🎉🌹写着好玩儿的哈,请多多指教并斧正!
国庆,文笔很好!韩姐给你赞👍!
回复 @凌寒: 谢谢凌寒的关注、支持和鼓励!😄👍🎉🌹👍🎉🌹
苏哥你真棒,写得很好,👍👍👍🌹🌹🌹
回复 @梦君: 谢谢👍🎉🌹老干团里一梦君,唱歌跳舞样样行;声情并茂在演绎,希望解除疫情浸。
好作品👍苏哥🤝棒棒哒👍👍👍
回复 @百灵鸟: 谢谢!🙏👍🎉🌹百灵鸟,从蓝天飞过…衷心祝福你的京腔京韵,永驻我们的心田!
好作品👍苏哥🤝棒棒哒👍👍👍
回复 @苏国庆: 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