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养生,顾名思义“休养生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岁月中逐渐发展出了各种曾经辉煌的文明,如亚特兰蒂斯、米诺斯、玛雅、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文明等,然这些曾经辉煌的文明要么因为灾难要么因为人类自身的欲望无节制而毁灭,今天只留下残根断壁。在世界各种文明历史长河中,唯有东方的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延续至今没有陨落。文明的延续更是人类宏观范畴养生的内涵,大略比较下东西方文明的盛衰,文明中的哲学思想无不或隐或显地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东西方哲学思想的主要差别在于西方哲学几乎完全割裂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即要么唯物要么唯心,而东方哲学则平等对待物质与精神。

  现代人类文明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而现代科学技术恰恰忽略了与物质对应的精神,如果人类不将精神的提升作为重点,现代科学技术最终只会将人类引向不归之路。回顾所有陨落的西方文明曾经的辉煌、前瞻现代科技给人类及地球所带来长足发展中潜在的灾难和困扰,文明的良性延续发展亦即人类的养生将成为今后生活的主要议题。从全息哲学科学角度言,人类文明的延续、人类的养生终将落实在人类自身行为举动、语言和思维等方面。

  休者,歇息、赋闲、整顿、停止乃至于死亡之谓,是以工作、学习、生活的间隙、闲暇或者退休后的身心调整、生活工作节奏的适度,乃至于生命即将终结前的适应、预后等等,合理休息是全息养生的必要内容。

  养者,培植、抚育、供给,身心物质营养、精神营养的摄取、正能量言行思的呵护、对于老人的赡养和孩子的培育都关乎养生。

  生者,孕育、萌发、成长、存活、维系,生育与种族的繁衍一直是人类各个民族关心的话题,不仅人类自身生存,子孙后代之生存尤为重要,这就是人类的发展之养生。

  息者,呼吸、消停、平静,生命只在呼吸间,让烦恼消停,让内心安宁。身心安宁适悦就是养生的目的。

  在个体,养生即生活、学习、工作中自身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之节奏、频率、效率之维护增强,同时还包括与我们肉体共生的微生物之和谐平衡关系的持久维护,以及与我们灵魂共生的他种精神生命——鬼神的和睦相处。简言之,全息养生乃由出生到生命停止的身、口、意之积极正向活动,在佛家谓之善业,在道家谓之清修,在儒家谓之慎独,在世间就是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家庭,养生则是家和、安宁、适悦、生活质量、生命质量、风水、阴阳宅的维护。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和睦圆满,希望使家人健康安宁,希望生活充实健康,那么究竟如何实现这些美好愿望?唯有通过全息养生。

  在社区,养生则为环境的治理、治安、消防、水火、卫生、人们之间的睦邻友好互帮互助,以及社区精神面貌的提升,这就必然涉及教育、道德伦理、行为规则的遵守等等问题。仅仅环境整洁干净美丽如画只是全息养生的基础,当其中人文因素趋向积极正能量时才是全息养生。

  在民族,则是对传统文化、先祖智慧的继承发扬延续,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利用、兼收并蓄的大同精神,各个民族的团结、理解、尊重、协助都是民族养生的内涵,这就需要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包容态度。

  在国家,养生则是国家管理者的健康、廉洁、奉公、亲民、在外交事务处理中与睦邻国家的友好相处,负责国土安全和全民精神面貌的提升,兼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对于邦国、全人类、世界的健康之推进。

  全息养生则是对系统全部因素进行考量的养生,因缘法即蝴蝶效应原理告诉我们,系统的全部因素决定系统最终的结果,所以系统的全部因素都必须加以考量,故而唯有全息养生方才是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养生方式,因为全人类共生于一个大系统——地球上。

  宇宙的物质运动与精神运动都有其规律可循,如果个体顺应规律则生命质量必然风生水起,若违反规律则易老病死。在养生,这种规律谓之“养生之道”,在智慧,这种规律谓之真理。

  现代人的思维被狭隘的现代科学观所左右,几近赤裸裸地、机械地、原科学教旨主义地思维宇宙和生命现象,对于“神性”抑或精神性的现象便只能感叹为“超自然”现象,甚至人们连神性存在与否都持怀疑态度。正是这种偏颇狭隘的哲学世界观,人类在现代科技文明辉煌的表象中逐渐步向不归的深渊。

  与现代人截然不同的是我们的祖先相信神鬼的“存在”故而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道德伦理警诫,正是这种警诫使人们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较高层次的道德精神层面,诸如“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知书达理”,人们的相互关系也比较和睦融洽。如果不能接受哲学逻辑中关于精神性的思辨,养生中“精、气、神”的“养神”则无从做起。“养神”概括之即对于人类灵魂的养护,然大千万有悉有“神识”,故而养神亦是对内外环境中一切精神生命的养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