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接触到这部小说的——
因为出版过几本并不畅销的“畅销书”,成了所谓的“畅销书”作家,我被拉进了一些文友群。在文学氛围很浓厚的“南方工人文艺群”里,我偶然看到一组写给父亲的诗,非常喜欢其中的那首《给父亲买烟》,忍不住评论了几句,大致意思是——给父亲买烟,从健康角度不对,但从感情角度考量,又是没错的。
之后,这首诗的作者(即本书作者陈想菊),加了我的Q,向我发来了这部名《飞越围城》的小说,告诉我里面有她和父亲的故事——看了小说我才知道,还有她与老师、同学、笔友的故事——这是她十年前读初三时写的。
说真的,当时我的态度是不屑一顾的,我想:一个初三的小孩,能写出什么好作品?如果真是好作品,又怎么可能十年时间没有任何反响?我甚至想要拒绝接收这个小说,但是,出于起码的礼貌,我还是接收了下来,并以一目十行的方式翻阅了一下。
虽然稿件里有不少明显是笔误的错别字和许多不规范的标点符号(我用软件统计了一下,仅不规范的标点符号就有数千个之多),而且排版格式非常混乱,一看就没有经过专业的编辑,但是,翻阅之下,我还是被它吸引了——在电脑上看累了,我把它装进手机里,躺到床上看,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心中升腾起一个想法:这是一部早就应该出版的好作品,可惜,它的主人似乎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以至于让这样一颗珍珠埋没了十年。
我几乎读到天亮,激动得难以入眠。第二天天一亮,我就上线与之沟通,告诉她我的想法。可她竟然不信——是真的不信,而不是虚伪地谦虚——她一再声明写得不好,从没有认为它有多大的价值……她再三问我,真的写得很好吗?
我给予了肯定肯定再肯定的回答。
她告诉我,没有人认真读过它,我是第二个读了全稿的人。所以,她非常感谢我用心读了她的文字。我问她这真是你读初三时写的吗?她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并给我发来写在笔记本上的手稿照片,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原稿是写在纸上的,她三年前学会了电脑,但是因为没把这部作品当回事,所以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整理和精修,所以发给我的文稿才如此混乱。
从手稿上的笔迹可以看出,这部小说始创于2003年8月13日,那时,她还没有过17岁的生日——我不忍心让这样一部作品埋没,更不忍让这样一个堪称天才的作家(但愿我不是在给她戴高帽)埋没,于是,我费了好大的功夫说服她,让她相信这确实是一部好作品,她也很可能是一个天才的作家——尽管直到今天她还是不敢相信——但是,起码她不再那么自卑了。
她是南国一个工厂出身的打工妹,正像我曾是南国一个工厂里出来的打工仔一样——尽管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从骨子里,我仍然认为自己是打工仔,而不是所谓的作家——她也一样,她不敢认为自己是作家,她认为自己写的是很幼稚的流水帐,直到我明确表示:要不,我帮你修改那些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标点符号,并帮你联系出版,争取让它面世吧!她才将信将疑地答应了,并邀请我为之作序。
于是,我放下自己正在创作的小说,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不分昼夜地把这部小说读了三遍,并进行了精心而细致地纠错。然后,我开始写序了。
我觉得,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是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处于人生关键阶段——初三时期的少女情怀。从小到大,主人公陈欣雨(其原形即本书作者)的成绩都很优秀,尤其是作文,更是语文老师的宠儿,甚至被同学们戏称为“语文老师的干女儿”。
可是,这样一个出色的女孩,进入初三后,因为哥哥要上大学,姐姐又生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父母虽然“劳动得拼了命”,仍然缴不起她的学费,不识字的母亲甚至希望她早点辍学出去打工挣钱,“反正也没指望你有出息,再有出息,以后嫁人也是别人家的”……
无奈之下,她只有把感情寄托在远方笔友的来信和虚无飘渺的文学梦上——远方笔友们的来信抚平了她心灵的创伤,在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习作,为她挣来了186元稿费,使她得以用稿费交了一部分学费,从而引发了同学们的羡慕和老师的赞赏。
然而,因为过度沉迷于与笔友地联络,以及对于文学的过度偏爱,她偏科了,成绩急剧下降,又受到了老师们的批评和同学们的非议,甚至,连最要好的朋友也背叛了她。
为了在同学们面前扬眉吐气,收到稿费后,她豪爽地用30元钱请同学们吃了廉价的果冻,却又因此挨了母亲一顿责骂——“以后别指望向家里要零花钱”。
……
悲观失望之下,她几度想要放弃,是远方笔友们的来信支撑着她,走过了风雨飘摇的中考岁月。而早她一届考入高中、文笔比她还好的同学蓝芯草,在现实面前“成了分数的俘虏”,并写信劝她也放弃文学梦想,放弃和那些笔友们的交流。
她也一度振作,想要做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乖女儿、同学眼中的优等生,然而,重男轻女的母亲再一次打碎了她的梦想——
妈妈说不要我上高中。
我说:“我争取免费上农中,只两年。”
妈妈反对。
我说:“哥哥上四年高中,我只上两年不可以吗?”
妈妈说:“哥哥是男孩,你是女孩……”
对血肉亲情的眷顾、对师生之情的愧疚,还有身边友情的无情背叛,终于彻底粉碎了她飞越中考围城的梦想。究其这一切的根源,最大的原因 就是而且只是两个字——贫穷!
是的,贫穷的家庭支撑不起兄妹三人同时读书,所以,她的姐姐早早辍学出去打工了,她的哥哥考上了大学,当然要优先供应,而她,如果继续读下去,则不仅无法为家里挣钱,还将花掉家里用来供应给哥哥读大学的钱……
看似不公平,却又有着合乎情理的解释。虽然她的父亲一直在言语和行动上支持她,但是,在冰冷的现实面前,她仍然不得不放弃——拼命坚持到中考之后,她离开家乡,踏上了南下打工的征程……
我觉得,小说主人公就是一个被贫穷折断了求学翅膀的折翼天使,因此,我忍不住为她、也为这部小说写了一首诗——
《折翼天使的创伤》
贫穷折断了求学的翅膀
却折不断青春的翱翔
走出中考的围城
你用另一种方式
让人生闪亮
机器轰鸣的流水线上
残酷竞争的白领职场
你用心灵
把十年的时光
谱成一首首诗行
那些忧伤的少女情怀
那些激情的少年时光
在一本笔记里珍藏
时间,可以让纸张变黄
却抹不去它的份量
十年后
它终于要发热发光
弥补你——
折翼天使的创伤
除了故事情节真实、感人、引人深思,这部小说还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叙事流畅、文笔优美,不时闪现出带着哲理的经典语句,比如——
也许从春天里走过,我们不必刻意去要求一定开花。
说到国庆节那个约会,我会抬头看天空,似乎白天也能看见蓝芯草画的星星月亮。
嘿,花季少女。
我把信给她,说:“你看。然后就为我遗憾。”
男同学们不单四肢发达,大脑也超级发达。
如果我的忍耐只有林黛玉那么少,我也会吐血身亡的。可是我太坚强,叫那几个男生失望。
蝶云说:今夜有星,我陪你看满天星斗。
我说:每颗星都是忧郁少女晶莹的泪。
考英语的前十分钟,我被安排坐在蝶云的位置上考试。
蝶云突然对我说:“我觉得我和你的友情是天下间最疼痛的荒唐。”
我爱爸爸,可是我更怕他,一年年一天天,我与他之间的代沟越挖越深。
代沟成了万丈深渊。
姊妹三个都在上学,勒索了家庭经济。
多么好的一位慈母,为了子女的学业而累病了!她病了却舍不得花钱去看医生,她说要把卖鸡蛋的钱省下来让女儿零花。
我们为什么就这么穷呢?我湿润了眼睛,既而沉重了心情。
面对家庭,我没有话题没有内容,和姐姐也是。
为什么距离这么近心却这么远?
妈妈真辛苦,一个中午都在那里骂我,理由是我以做作业为由不去干活。
妈妈这样对我,我很想自暴自弃。
我不要青春不要理想,我要我的幸福一家,让我和姐姐用青春去扶持哥哥吧!我真担心突然有一天,妈妈不堪多重压力倒下了,然后家的天塌下。
我放弃我的追求。
很散漫地渡着日子,我强迫自己忘记我还有理想。
挂着无奈,我想通了,我不应该挣扎。
放弃,我不预备后悔。
一个为了轻松的决定原来是沉重的……
类似这样的句子,在小说中俯首可拾,比比皆是,着实让人惊喜——就像来到广袤的海边,除了海天相连、帆星点点、鸥鸣阵阵的无边风景,遍地满眼还都是美丽的贝壳一样——小说中,陈欣雨曾经“看着妈妈憔悴的眼神,拿起笔,掺入所有的感情,写成了一篇文。”
许多读了这文章的人都说很好,挺感人。尤其是思凌,嫣林。她俩说:“非常好,可以投稿的。”还有蓝芯草,她直接了当地说:“欣雨,你写得真好,我羡慕得有些嫉妒。”
是的,我也想对这本书的作者说:“寂寞蓝天菊,你写的真好,我羡慕得有些嫉妒!”
因此,虽然是一个被贫穷折断了求学翅膀,不得不早早外出打工补贴家用的折翼天使,我仍然希望这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能够抚平她的创伤,并进一步激发她的潜能,使她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我曾非常认真地告诉她,这部小说只是你的起点,而不应该是你的终点!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类似寂寞蓝天菊这样的优秀人才,如同珍珠一样被埋没着,直至被生活磨去其闪光的亮点,使其成为一个平庸的人,平庸地度过可悲的一生。这是个人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损失。因此,我衷心地希望,能够有更多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他们、扶持和帮助他们,给他们以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就像这部小说一样,它已经被埋没了十年,甚至差点可能无限期地被埋没下去,幸好,我们一起发现了它——这部小说对于所有的家长、老师,以及曾经处于、正处于和即将处于中考围城的学子们,同样具有不同寻常的启发意义——通过它,家长可以了解那个敏感年龄段的孩子在想什么,老师可以参详出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而众多的学子们,则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身影、读出心灵的共鸣,并从小说中吸取教训,避免更多类似小说主人公这样的疼痛青春上演……
(本文作者朱应召,出版有《管人笔记》、《尖刀团队特训记》等)
作品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指点我的作品《小城故事》
我的作品《海东青之翼》已全新集录发布,希望得到各位前辈的回访支持,多谢!已赞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
已好评
文笔非同一般,值得我们学习,拜读。所有时间望回访抽象战争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已点好评 ,望去我的看看《足音在路上》谢谢,祝冬安!
拜续
回复 @冉乔峰: 谢谢!问好!